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抓好农村幼儿早期阅读教育

【作者】 赵 芬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早期教育;探析
  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怎样在学前期特别是在大班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语言活动中开展阅读教育。语言活动是阅读教育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儿歌、朗读儿歌、跟读儿歌这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幼儿的跟读过程就是一种阅读的习得。这时,教师要教会幼儿如何拿书、翻书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比如,教授古诗《春晓》时,教师首先告诉孩子这首诗在第几页,要求大家把书本翻开,然后教师示范怎么翻页,让孩子跟着老师翻页,并读出翻的页数。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翻书,并准确找到阅读的文章。讲故事中实施阅读教育。教师在讲述故事后,再让孩子自己阅读故事书,然后复述故事,或者通过分角色表演来加深对故事的了解,从中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讲述《拔萝卜》的故事中,教师可以先把故事情节以画的形式出现,边对应画面边讲述故事。当幼儿跟老师复述故事后,教师提示:萝卜太大了,怎么也拔不动,是谁先来帮忙,然后又是谁来了……孩子们阅读后,都踊跃地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请小朋友分角色表演来巩固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对阅读也产生了兴趣。
  应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经验,因而需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如:教师应利用一些场所、一切机会,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如布置活动室时,把相关的汉字贴在各类物件上,在图书角里提供丰富的图书,并不断的更换,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一些图片,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也应把一些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教师也要为儿童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儿童可以自己阅读图书,可以与同伴一起阅读,还可以围在老师身边欣赏有趣的图画故事。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图书对儿童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让孩子多看图书既能发展其视觉和认识能力,又能培养其美好的情操,形成某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从小让孩子多和书交朋友,还可以不断加深他对书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孩子看图书,我们应该给孩子选择怎样的阅读材料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都必须明确本阶段的要求受教育者在本领域发生那些变化,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结果。具体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早期阅读领域,作为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本阶段的教育,要使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为了便于对各年龄段的孩子施以相应的早期阅读教育,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各年龄段的阶段目标选择早期阅读的材料。对三岁前的孩子来说,选择的画册、画面应简单,形象要逼真,色彩要鲜艳,以物体画为主。这样可以帮助认识某种物体。掌握某方面的词汇和发音。如果是主题画,其中人物不宜过多,背景要简单,能反映一定的情节即可。对三、四岁的孩子开始最好提供正确的、写实的描绘实物的画册,如:玩具、动物、植物和交通工具等。继而再提供一些有一定连贯性的、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题材的画册,内容要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而对五、六岁的孩子要选择有清洁描写的画册,尤其是那些民间传统和童话内容等连续性故事的画册。制订阅读规则,养成良好习惯。由于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力差,因此,为了让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制订相宜的规则显然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促使孩子有目的、有意识养成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确保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重视家长的密切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
  将阅读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中?运用多种手段有效唤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新书提示法、悬念法、竞赛法等手段唤起幼儿独立阅读的积极性。对于幼儿自发形成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用积极的态度表示关注和赞赏,也可以以分享者、参与者的身份来加入,与幼儿共同阅读,共同分享阅读的经验和快乐。对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示范和指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这将使他们有信心对阅读进行新的探索,逐步超出原有水平,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随机读写行为符合早期阅读的特征,也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指导的最好时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探索阅读的机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随时可以进行阅读渗透,比如在活动室、寝室、盥洗室等写上班名、物品名称及简单提示用语,如“勤洗手,讲卫生”“上下楼梯靠右走”等。将写有幼儿名字的字条粘贴到幼儿的座位、床铺上,让幼儿通过日常的阅读来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在各游戏区角中张贴相关的文字,如“图书角”“娃娃家”“宝贝超市”等。通过阅读环境的创设,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志由趣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他们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源于自己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如通过阅读手工制作说明来制作手工作品,通过读名字来找自己的位子或衣服等,所有这些阅读过程都是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真实的,而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要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讲故事,并适时地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要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到图书的作用,体会到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比如,在阅读“生活在海里的动物”,可以让孩子在相关的图书中找出生活在海里的动物,教师让孩子查找资料时,还可以用“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对又快”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们在开展早期阅读的同时,孩子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了,发展想象能力和交往能力加强了,同时幼儿能在集体中大胆表现、勇于创新,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