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评价引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英语学习体验
【作者】 石 霞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之韵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创设情景,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情趣,以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但还是会出现不尽人意的“两极分化”现象。这让我经常有一种挫败感。细细反思,我逐渐发现自己在评价中存在问题,日积月累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些反思让我找到了教学中的短板,并针对自身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逐步形成了个性化课堂教学风格,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英语学习体验。
关键词:评价,积极,快乐
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课程标准建议:“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和平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方式。”这条建议有三层意思。其一,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和平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这条建议的第二层意思,是小学评价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这条建议的第三层意思,是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方式。
我认真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反思,仔细揣摩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行为,并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表现,有三个镜头渐渐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镜头一:在让学生开火车读或说时,我惯用Good! Great! Excellent!……等类似的评价语回应学生,而学生的表情是无动于衷。
镜头二:我重视分层评价,回顾孩子的课堂表现,却发现课堂上学优生并没有因为我的评价而眼神熠熠生辉,学困生也没有因为我的评价而激动得小脸通红,内心充满继续学好英语的信心。课堂表情没有因评价而生动。
镜头三:下发单元检测的测试卷时,有些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看一眼卷子后,就再也置之不理。
努力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并不一定代表着成功,关注细节的落实才是成功的关键。三个镜头的闪现让我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不能放松。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小学的英语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不是简单地学英语,而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认知自我,学会培养自己的健康品格。这个目标的意义大于在英语教学当中,记住多少词,会说多少话。不容否定,我们要学习这些语言,但要通过积极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的评价手段,使我们的孩子感觉到“我能行”,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主动、更有效。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点,要看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good和bad。我们还要看到学生努力的程度。这些反思让我找到了教学中的短板,针对自身问题,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在尝试与改变中,我把评价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课内外英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拥有学好英语的兴趣与信心,并习得学习英语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主要针对学生个体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日常检测等方面。
尝试一:以富有生命力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
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的评价语言没有激情,语言平淡,或评价比较笼统,如经常将Good! Great! ……等类似的评价语挂在嘴边,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我逐渐尝试让自己的评价语言具体起来,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如:用What a good listener?树立上课认真倾听的典型;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用How did you do that?I can see progress. You tried hard.给后进生以继续努力的动力;用I love your voice!引导学生将模仿作为学习英语的一种习惯。我的评价语言渐渐有了活力,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大量穿插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等评价方式,做到既关注全体学生,又对每个学生提出具体帮助。通过立体化的评价网络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学习带来的成功感。
尝试二:以有效的小组捆绑评价引导学生
只针对个体的分层评价失去吸引力后,我尝试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不断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竞争。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测评成绩、每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注重评价的形式有所变化,比赛、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设计不同的花样,如摘苹果,爬楼梯,贴画片,猜谜等。学生讨厌一成不变的课堂,喜欢新奇的比赛方式。例如在学习了水果名称之后,可以给小组以水果命名,也可以画水果代替分数,这样既新鲜,又对新知进行了强化。再比如,对话课中,我们设计了一些写有本课单词的苹果图片,作为奖励发给各小组,最后在总结时请小组同学将苹果上的词语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评价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
尝试三:发挥检测的反馈、矫正功能
在检测中,我逐渐将形成性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导”上,而不是“考”上。检测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失,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题目是因为不会而做错的,哪些题目是因为粗心而做错的,怎样才能避免出现以上两种错误。教师关注点的改变,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学生的关注点不再停留在检测结果上,而是逐渐学会通过检测评估自己的学习状态,分析自己英语学习的潜力,学会学习。检测的反馈、矫正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
只有反思深刻了,行为跟进了,教学面貌才会发生质的改变。常见常新的课堂才是孩子真正乐于参与的。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根据学生的学情探讨用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评价语来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让每个孩子的课堂表现因评价而生动起来,让学习过程在积极的体验中快乐起来。
参考文献:
[1]宋文琴.用爱唤醒学生的灵魂.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11,(3):69-70.
[2]袁湛江.现代学校呼唤“个性化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3]杨启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国德育,2009(1).
[4]蒋红斌,张传燧.教师课堂教育智慧及其生成.中国教育学刊,2012(9):39-42.
关键词:评价,积极,快乐
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课程标准建议:“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和平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方式。”这条建议有三层意思。其一,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和平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这条建议的第二层意思,是小学评价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这条建议的第三层意思,是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方式。
我认真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反思,仔细揣摩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行为,并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表现,有三个镜头渐渐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镜头一:在让学生开火车读或说时,我惯用Good! Great! Excellent!……等类似的评价语回应学生,而学生的表情是无动于衷。
镜头二:我重视分层评价,回顾孩子的课堂表现,却发现课堂上学优生并没有因为我的评价而眼神熠熠生辉,学困生也没有因为我的评价而激动得小脸通红,内心充满继续学好英语的信心。课堂表情没有因评价而生动。
镜头三:下发单元检测的测试卷时,有些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看一眼卷子后,就再也置之不理。
努力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并不一定代表着成功,关注细节的落实才是成功的关键。三个镜头的闪现让我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不能放松。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小学的英语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不是简单地学英语,而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认知自我,学会培养自己的健康品格。这个目标的意义大于在英语教学当中,记住多少词,会说多少话。不容否定,我们要学习这些语言,但要通过积极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的评价手段,使我们的孩子感觉到“我能行”,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主动、更有效。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点,要看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good和bad。我们还要看到学生努力的程度。这些反思让我找到了教学中的短板,针对自身问题,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在尝试与改变中,我把评价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课内外英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拥有学好英语的兴趣与信心,并习得学习英语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主要针对学生个体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日常检测等方面。
尝试一:以富有生命力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
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的评价语言没有激情,语言平淡,或评价比较笼统,如经常将Good! Great! ……等类似的评价语挂在嘴边,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我逐渐尝试让自己的评价语言具体起来,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如:用What a good listener?树立上课认真倾听的典型;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用How did you do that?I can see progress. You tried hard.给后进生以继续努力的动力;用I love your voice!引导学生将模仿作为学习英语的一种习惯。我的评价语言渐渐有了活力,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大量穿插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等评价方式,做到既关注全体学生,又对每个学生提出具体帮助。通过立体化的评价网络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学习带来的成功感。
尝试二:以有效的小组捆绑评价引导学生
只针对个体的分层评价失去吸引力后,我尝试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不断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竞争。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测评成绩、每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注重评价的形式有所变化,比赛、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设计不同的花样,如摘苹果,爬楼梯,贴画片,猜谜等。学生讨厌一成不变的课堂,喜欢新奇的比赛方式。例如在学习了水果名称之后,可以给小组以水果命名,也可以画水果代替分数,这样既新鲜,又对新知进行了强化。再比如,对话课中,我们设计了一些写有本课单词的苹果图片,作为奖励发给各小组,最后在总结时请小组同学将苹果上的词语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评价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
尝试三:发挥检测的反馈、矫正功能
在检测中,我逐渐将形成性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导”上,而不是“考”上。检测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失,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题目是因为不会而做错的,哪些题目是因为粗心而做错的,怎样才能避免出现以上两种错误。教师关注点的改变,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学生的关注点不再停留在检测结果上,而是逐渐学会通过检测评估自己的学习状态,分析自己英语学习的潜力,学会学习。检测的反馈、矫正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
只有反思深刻了,行为跟进了,教学面貌才会发生质的改变。常见常新的课堂才是孩子真正乐于参与的。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根据学生的学情探讨用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评价语来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让每个孩子的课堂表现因评价而生动起来,让学习过程在积极的体验中快乐起来。
参考文献:
[1]宋文琴.用爱唤醒学生的灵魂.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11,(3):69-70.
[2]袁湛江.现代学校呼唤“个性化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3]杨启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国德育,2009(1).
[4]蒋红斌,张传燧.教师课堂教育智慧及其生成.中国教育学刊,2012(9):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