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五法”

【作者】 赵东平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背景下的处总语文教材编写给广大教师教学留有一个较大的创造性发挥的空间。《语文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较之过去也有所改变,仅仅提供一些相关教学需要的资料,较多结论由师生自己去把握。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通过采取五种方法去独立设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对课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而体现教学创新。
  一、撰写课堂教案,搞好教学创新设计
  对教案的撰写长期以来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应付检查者居多。这种教案要么照抄各种出版物,要么按照教案格式抄写教参上的有关文字,要么随心所欲写上几条“筋”。它们有一个共性教师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几乎没有教师自己的见解。因而,教案的主要用处就是供领导检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这种教案必须立即废止。教案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探究的方案它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之上安排清楚阅读探讨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拟清教学思路。教案的撰写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应以“教学内容和步骤”为主不必严格遵循官样格式。我们提倡教学要有个性教案撰写同样应有教师的个性但前提是有见解实在实用务去虚言。
  二、研读课文内容,打好创新教学基础
  初中语文传统的许多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显得陈旧,没有很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讲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导致学生把课文基础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而不知道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再加上学生平时的作业太多,而用于课外阅读,参加实践的机会太少。这样几乎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近两年新课程、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探究课堂教学的创新,首先老师要不看教参也不找其他研究资料,独立地研读课文,把自己探究的全过程摘要地记录下来,提出了哪些问题?每个的问题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探究的教训是什么?每一点只要记下几个字就行。这样做,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力求自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教参读资料,将自己的见解同别人的见解比较才会有鉴别能力,才能理性地决定取舍别人有益的观点,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教学引导,才能主动不至于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才会真正懂得探究的内涵,了解并熟悉探究的门道怎样引导、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心里才会有数。学生对课文学习到什么程度才不会茫然,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按照探究的正确路径去感悟、体验课文内容获得思想启迪。
  三、细嚼文外文字,在理解感悟上创新教学
  与课文阅读直接相关的文字大致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单元阅读提示”、“课前阅读导语”和课后“研讨与练习”,等等。教师在自主探究课文之后,只是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理解,但这篇文章作为课文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教到什么程度?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借助课文阅读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只有在用心咀嚼这些课文以外的相关文字以后才能把握。这个环节说到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细嚼文外文字,把蕴含在这些文字中的课文编选意图和阅读要求挖掘出来,形成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目标。通过理解感悟,体验出不同的内涵,选择适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四、揣摸“研讨与练习”,体现教学创新
  “研讨与练习”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是对课标能力要求的分解,它具有其他练习题目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无疑应该以“研讨与练习”为主线将它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几个重点和高潮来对待。但“研讨与练习”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述的东西,它只有同特定情境融合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如何使“研讨与练习”情境化在笔者看来至少要揣摸以下两个内容。
  1、“研讨与练习”的适应性。即揣摸“研讨与练习”的难度是否适应自己所教的学生揣摸如何化解“研讨与练习”的难度。一般说来对广大农村学校许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难度都需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或者是将大题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题目或者是围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先作启发性讲解或者是在解决这个题目之前教师先讲授相关知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视具体的题目和具体的学生而定。
  2、提出“研讨与练习”的时机性。即揣摸在课堂教学中“研讨与练习”出示的具体时间。将“研讨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并不是指按照其先后顺序自然展示即可。教师应揣摸“研讨与练习”的题目若研讨内容顺序不当应根据研讨内容对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若研讨某题目需要教师讲清相关问题和相关知识就要考虑问题和知识所讲的分寸应在讲到恰到好处时看准时机引出研讨题目。
  五、联系学情拓展,实现教学灵活创新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语文教学“活”的艺术就体现在这里。“研讨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就其创设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而言的。“研讨与练习”决不等同于课文学习研讨的总和。对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地方实际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和智能水平不同研讨的程度、内容就有差别。在这方面教材留下的弹性很大不同层次的教师无疑有不同水平的发挥。“联系学情拓展”的效果关系课堂教学境界的高低。如何联系学情拓展研讨内容呢首先应围绕“研讨与练习”那几个重点针对地方和学生实际做好铺垫性研讨内容的设计。如,要完成《济南的冬天》“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必须以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为前提。因此,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一练习在做这一练习之前教师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应引导学生弄清这样三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作者对哪些景物的描写为什么其次应结合地方和学生的实际拓展研讨内容。如果条件许可学生的视野开阔认知起点高一方面可以由“研讨与练习”切入向纵深探究另一方面还可以由课内引向课外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拓展程度的深浅由地方和学生的实际而定。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研讨课文与练习的基本特征基础之上,采用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方法把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