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姜孟媛

【机构】 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基础。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惟此,我们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关爱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师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出发,关爱每一个学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多给孩子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交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积极灵活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比如:除了每堂课上设计几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活动之外,我还按照孩子们的意愿专门从网上搜集了许多他们喜欢的动画卡通图片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借助学生争夺“小小朗读家”、“最佳勇敢奖”、“最佳展示奖”、“最佳表现奖”等各种奖项的机会奖励给他们,有时就在课堂上现场画简笔画,还专门在上面写上获奖学生的姓名,结果小学生个个竞相表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我还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小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故事。为了激发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实现自主阅读,我还每天利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讲述小故事的活动。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对语文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预习。良好的预习方法、自觉的预习习惯对语文课堂教学十分重要。预习的要求是: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会借助工具书以及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会在阅读课文时在书上作一些标注,会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对学习课文有帮助的信息。教师可针对以上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习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习惯;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比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文章矛盾处进行质疑;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质疑;对篇章中叙述顺序的变化,写作手法的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除了对这些静态的文本内容本身进行质疑外,还可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的内容进行质疑,如同学的回答、老师的讲解等;讨论。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想象,课堂上听不到激情的话语,看不到兴奋的小脸的孩子,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的积极性。
  创建并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学生风采的欣赏者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小学生自主性学习需要平台和空间,教师就要想法设法为小学生创建自主性学习和展交的平台,放手让小学生去自主性学习、交流展示,努力营造自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进行新课的预习展示时我就尽量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展示交流,而我只在一旁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适机的评价。在学习新字时,我总是让小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他们多角度识字,对有创意的识字方法及时鼓励。动手操作是自主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每课的新字都让小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诱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业成绩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我认为,基本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坚持阅读、积累、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自主评判,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我们培养的是个性独立的学生个体,我们在教学中要放弃那种追求规范,追求完美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交流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评判,让他为自己的语言,行为定位,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九义教材还是课改试验教材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评判。常常会设计许多图案,让学生在自评与他评中建立自主的意识形态。在语文课改教材中,每一单元都设计有“我会读”、“我会写”、“展示台”等栏目,这些检测性的项目都需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评定。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倡导学生对自己或对同学的评定,来取代教师的评判,因为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评价是动态的,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我班还积极利用学校开设“七色花”来为学生的语文发展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两张表,第一张让学生自评,并要求家长给于意见,第二张在语文活动课中由学生和同学间进行交互评价,将他评和自评的结果进行综合,在参考教师的意见,形成学生的评定。从而增长学生的个体能力,达成自我意识的形成。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实实在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