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 胡志建
【机构】 四川省彭州市升平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得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反复品味到深刻的物理原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重要性 教学质量 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动手理解物理规律,掌握各种技能的过程,是物理教学的重点所在,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优良品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信号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而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这种由兴趣转化的积极性具有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和强化功能,他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兴趣、情感的激发。
磁场、磁感线很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介绍磁场时,利用投影仪,在磁铁上放一块玻璃板,然后将铁屑均匀的撒在玻璃板上,这些铁屑马上有规则的排列起来,可见度相当高。同时演示蹄形磁铁、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的磁场。学生在极大的好奇心下通过观察实验,接受了磁场的存在及磁感线分布图景形象的记忆。当然教师在讲课时,强调磁感线时认为是曲线。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没有这些引入的实验,学生听起来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思维理解活动远远不如实验效果好。
二、教师切实重视演示实验,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哪些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生来说,他们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都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来源于他们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
物理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再现物理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鸡蛋、盐、水、玻璃杯等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以用来做惯性、压强、浮力、浮沉条件等实验。惯性实验中,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把鸡蛋放在塑料片上。用塑料尺猛弹塑料片,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力飞走,而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因为惯性而静止,又在重力作用下而落入杯中。在此实验中,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并不是不受力,而是所受的力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计。在做压强实验时,把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了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做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还可设计瓶吞和瓶吐鸡蛋以及纸片托水等生动有趣的实验。
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解决缺乏实验器材的难题,更能活跃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想作好演示实验,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边观察边测定,边思考分析归纳,手脑并用,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到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时,利用现在大多数学生上学都骑自行车这一条件,让学生推着自己的自行车来到操场,先测出自己车轮的周长,做上标记,然后以轮代尺测量操场环形跑道的长度。像这样耗时少、器材筒单、直观性、科学性、实践性兼备的实验,无论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自己动手、自己测量、自己分析归纳,既培养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物理兴趣,因此有助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严谨方法,实验中应有科学的态度,每个实验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进行每一步操作,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操作,并记录数据,凭空想象而得到的记录及结果是不真实的,错误的,必须如实的记录,找出规律而得到结论,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有好处的。
五、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反复品味到深刻的物理原理。
课外小实验就是用一些极其简易的器材来进行的实验。既能就地取材、化废为宝,又能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通过做中学,提高他们独立实验的能力,使其充分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仔细观察和体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反复品味深刻的物理原理。例如,可以根据光的多次反射制作“万花筒”,把彩色碎纸屑或彩色玻璃弹子,放在由三面镜子组成的“万花筒”内连续多次反射,形成无数的碎屑或弹子虚像,组成一幅幅彩色图案。
课外实验的开展其实并不难,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帮助、提倡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并鼓励那些对实验有兴趣的学生都做个“有心人”,这些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日积月累,就可以独立研制出一系列属于自己的基本仪器和设备。只要这些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些物质资源,经常动手动脑实践操作,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最终实现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观察现象、分析数据,自己记录实验结果,自己总结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改革方案,自己总结实验结论,自己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的开展,体现了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为他们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重要性 教学质量 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动手理解物理规律,掌握各种技能的过程,是物理教学的重点所在,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优良品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信号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而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这种由兴趣转化的积极性具有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和强化功能,他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兴趣、情感的激发。
磁场、磁感线很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介绍磁场时,利用投影仪,在磁铁上放一块玻璃板,然后将铁屑均匀的撒在玻璃板上,这些铁屑马上有规则的排列起来,可见度相当高。同时演示蹄形磁铁、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的磁场。学生在极大的好奇心下通过观察实验,接受了磁场的存在及磁感线分布图景形象的记忆。当然教师在讲课时,强调磁感线时认为是曲线。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没有这些引入的实验,学生听起来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思维理解活动远远不如实验效果好。
二、教师切实重视演示实验,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哪些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生来说,他们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都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来源于他们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
物理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再现物理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鸡蛋、盐、水、玻璃杯等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以用来做惯性、压强、浮力、浮沉条件等实验。惯性实验中,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把鸡蛋放在塑料片上。用塑料尺猛弹塑料片,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力飞走,而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因为惯性而静止,又在重力作用下而落入杯中。在此实验中,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并不是不受力,而是所受的力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计。在做压强实验时,把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了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做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还可设计瓶吞和瓶吐鸡蛋以及纸片托水等生动有趣的实验。
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解决缺乏实验器材的难题,更能活跃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想作好演示实验,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边观察边测定,边思考分析归纳,手脑并用,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到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时,利用现在大多数学生上学都骑自行车这一条件,让学生推着自己的自行车来到操场,先测出自己车轮的周长,做上标记,然后以轮代尺测量操场环形跑道的长度。像这样耗时少、器材筒单、直观性、科学性、实践性兼备的实验,无论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自己动手、自己测量、自己分析归纳,既培养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物理兴趣,因此有助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严谨方法,实验中应有科学的态度,每个实验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进行每一步操作,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操作,并记录数据,凭空想象而得到的记录及结果是不真实的,错误的,必须如实的记录,找出规律而得到结论,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有好处的。
五、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反复品味到深刻的物理原理。
课外小实验就是用一些极其简易的器材来进行的实验。既能就地取材、化废为宝,又能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通过做中学,提高他们独立实验的能力,使其充分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仔细观察和体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反复品味深刻的物理原理。例如,可以根据光的多次反射制作“万花筒”,把彩色碎纸屑或彩色玻璃弹子,放在由三面镜子组成的“万花筒”内连续多次反射,形成无数的碎屑或弹子虚像,组成一幅幅彩色图案。
课外实验的开展其实并不难,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帮助、提倡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并鼓励那些对实验有兴趣的学生都做个“有心人”,这些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日积月累,就可以独立研制出一系列属于自己的基本仪器和设备。只要这些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些物质资源,经常动手动脑实践操作,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最终实现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观察现象、分析数据,自己记录实验结果,自己总结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改革方案,自己总结实验结论,自己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的开展,体现了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为他们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