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冷思考

【作者】 王朝连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从效仿范文着手,再现情境突破,体验成功激情,通过反复写作来培养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 写作兴趣 培养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实践,涉及到学生听说读写各项基本能力的有效运用。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是担当这一目标培养的重要载体。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不但不喜欢作文,还反而“谈写色变”,甚至“说文生畏”。显然,这样的心理作用不利于学生良好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有作文热情,乐于写作呢?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那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敢想愿写乐表达。
  一、效仿范文,诱发作文兴趣
  所谓效仿范文,就是让学生以既定课文为榜样,通过模仿或作为借鉴参照来行文的一种作文方法。多年实践证明,对于初涉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也注重了这一点,但在具体操作中却是叫学生去买作文书来仿。而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既浪费又没有明显效果,是不可取的,实践中我认为效仿的范文最好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做法就是教、学、仿合一,重视读写结合,在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效仿,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具体做法:一是多读,能找出优美句子,品味出美在何处;二是多记,摘抄好词佳句锦段美文,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范”、“有米可炊”;三是多说,引导学生把所记美文佳句多举例,多运用,提高积累的理解性和有效性。在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仿写,教会学生发现常见的文路构思,并有意识地按照这种思路来行文。然后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举例说明写什么可用这种方法。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俗话说:“有样效样,无样仿世上。”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范本”,消除了他们畏惧心理,增强了写作信心,兴趣被诱发,从而使学生喜爱作文。
  二、再现事件,激发作文兴趣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要老师创设情境,让写作所需要的素材再现于学生眼前。通过直观呈现方式,让学生能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有了这样事件作为作文建构的支架和以及在事件中所诱发的情感作陪衬,自然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因此,我在作文教学前常常做法就是通过情境再现事件,特别是设计游戏事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环境里积极参与。做完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还调动了学生写作兴趣。例如“记叙一次活动”作文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玩“画鼻子游戏”,让学生蒙上眼睛在黑板上为一个缺鼻子的人像画鼻子。学生画鼻子时,有的把鼻子画到眼睛上、有的耳朵边、有的嘴巴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也有的较仔细,准确地画出了鼻子位置,嬴得热烈掌声。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完游戏后,老师乘机引导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心里有“底”,写起来兴趣就浓多了,也不会为写什么和怎么写而苦恼了。
  三、体验成功,提高作文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学生作文更是如此,现行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写作兴趣,很大程度上就是从未体验到自身写作成功,感觉到自己就不是作文的料。造成这样结果,我认为既有学生原因,更与教师的做法不当有关系。学生写作好不好,我们教师作为首席法官,是决定学生作文成不成功的关键判定者,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来检视评价,发现其进步点和闪光点,不要优秀作文标准来评价,学生特别是差生作文,他们暂时还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我们不能用作文统一标准去尺度他们,那样只能让他们永远找到写作快乐和作文成功的感觉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有一双捕捉成功之处的慧眼,多注重优点收集,让学生看到自身作文次次有突破,有进步,这样才能扬起他们写作自信,才有作文热情。这样通过成功激励成功,才能达到成功复制成功的理想教育效果。
  (一)及时评改,给予褒扬。要让学生尽快体验成功,我们就要及时评改,给予学生褒扬。在评改中,我们要详细点评,尽量不贬斥。学生辛辛苦苦的完成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心理欲望,这种渴望老师指点迷津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的动力。因此,教师无论多忙,也要及时把学生作文批改出来,及时发还给学生,让写得好的学生尽快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让他们越写越爱写,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写得不好的学生趁热打铁,尽快着手修改或重写。那些经过修改,补写或重写的习作,教师则立即批改,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及时满足。适时点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表扬,或在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作上肯定符号。对于写作差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应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自信心,提高他们写作兴趣。
  (二)搭建平台,协作培养。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不难仅作文自身写作,还要搭建平台,通过与作文相关的活动来协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实践中,我们可利用班级板报,开辟“新发现”、“小论坛”等栏目,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作文进行展评。学生在挑选习作时,总是精挑细选,甚至于不惜花费功夫重写重改,生怕收入作文集的不是自己最优秀作文,代表不了自己作文水平。这样就给了学生极大鼓舞,保持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写作比武的广阔园地。成果被展示、成绩被肯定,兴趣自然就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良好的突破口,我们要做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只有这样,学生写作能力才会在多次写作中渐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济远,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
  [2]王明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读与写,2008年。
  [3]武智梅,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