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重视口算教学,提高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作者】 杜加兰
【机构】 山东省临沂马厂湖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众所周知,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我们要重视口算教学,不断地探寻提高口算质量的方法,适时、不断地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今后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原因 兴趣 方法 训练 习惯 评价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反映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笔算速度也慢。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一年级的口算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而这部分的口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同时也是今后学习较复杂运算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喜欢做计算题,不喜欢口算,而且口算时出现错误比较多。究其原因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计算教学,深深认识到计算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对口算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够,很多教师只是把口算作为笔算的基础。课堂上他们关注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很少会拿出一些时间来指导口算、练习口算练习。他们认为只要学生会计算、算出得数就行,往往忽略口算的方法与过程。
二、学生心理原因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感知事物比较肤浅,表象模糊,甚至感知错误,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急于表达,没有看清数字或符号,得数就脱口而出,还有一些学生对口算表现出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致使出现口算错误。
针对上面的原因以及口算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为担任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口算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估算、笔算的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口算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此,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激发口算兴趣
单一的口算练习相对枯燥乏味,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具体措施有:
1、游戏式口算
低年级儿童喜新、好奇,有一股玩劲,其注意力不是很持久。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式的口算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如设计“闯关”、“找朋友”、“开火车”、“口算大转盘”、“对口令”等游戏练习,趣味十足,生动活泼,让每位孩子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
2、竞赛式口算
根据低年级儿童爱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竞赛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如个人抢答、组与组比赛、男生与女生比赛、限时比赛、口算接力赛等,如谁获胜了,全体同学掌声祝贺,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内在的上进心。
二、明确口算方法
口算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掌握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口算教学。
1、理清算理
基于口算的教学,教师更要重视算理教学。如学习“凑十法”计算8+5时,要从学生实际操作、理解明白其中的奥妙:8比10少几,即先求8+2=10,再用10加上剩下的就是最后的得数。然后画一画8+5的思维过程图,最后再让学生写一写8加上5分去的2再加上剩下的3等于13.即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说清算理
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增强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认识。如一年级下册学习“破十法”计算15-9,初学时需要详细说出计算的过程:因为个位的5不足够去减9,先用十位上的一个十去减9,得1,然后在与个位上的5相加得6.
三、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训练、坚持不懈。这里主要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即可。
1、课前练口算
上课伊始,低年级儿童并不能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来进行口算训练。如限时1分钟口答所给题目,看谁完成得多,或是抢答口算题,或一个学生问一个学生答,以此促进学生口算水平的提升。
2、课中练口算
教材一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典型性的口算题目,如夺红旗、找朋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些题目,当堂演练,讲究其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当堂反馈,当唐校对,当堂评价。
3、课后练口算
口算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练习,但是受时间、课时的限制,学生很难达到非常熟练的境界。为此,在课后布置适量的口算练习题,一方面加强口算训练的次数,另一方面由家长协助监督、辅导,口算效果好。
四、培养口算习惯
据调查学生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大多数是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障。
1、教师加强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做题要细心,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口算题也要谨慎。使学生养成无论是简单的口算题还是复杂的口算题都要耐心地口算,细致地口算,一定不要粗心大意,马虎对待。
2、学生养成自查自检的习惯
检验口算能力的标准的是口算的正确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检查口算的方法将直接影响到门口算的准确性。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一看、二算、三检。一看就是让学生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二算指的是学生在看清了数字与符号后,要认真、仔细地计算,切记大意。三检,低年级虽然不要求验算,但是学生每做完一题,要有及时回头看的习惯,及时检查,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算训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坚持每天课前由老师或学生练习几分钟口算,或课堂中根据内容进行适时适量训练,或回家与父母每天练习5分钟等。
五、科学评价学生的口算
1、课堂语言的评价
有一句话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长期学习口算难免会出现松懈情况,更需要教师蜜一般、磁一般的语言,去呵护他那极易受搓的心灵,增强他们学习口算的兴趣。教师要多看见孩子优秀的一面,多以表扬与鼓励为主,如你的回答非常正确,你慢慢地想,不着急;你有自己的想法,真好;你是一位口算天才等。
2、竞赛结果的评价
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表扬、不甘落后的特点,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一学期进行4次竞赛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以此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从而提高口算能力。
总之,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口算教学,不断地探寻提高口算质量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适时、不断地加强口算训练,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关键词:原因 兴趣 方法 训练 习惯 评价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反映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笔算速度也慢。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一年级的口算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而这部分的口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同时也是今后学习较复杂运算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喜欢做计算题,不喜欢口算,而且口算时出现错误比较多。究其原因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计算教学,深深认识到计算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对口算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够,很多教师只是把口算作为笔算的基础。课堂上他们关注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很少会拿出一些时间来指导口算、练习口算练习。他们认为只要学生会计算、算出得数就行,往往忽略口算的方法与过程。
二、学生心理原因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感知事物比较肤浅,表象模糊,甚至感知错误,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急于表达,没有看清数字或符号,得数就脱口而出,还有一些学生对口算表现出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致使出现口算错误。
针对上面的原因以及口算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为担任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口算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估算、笔算的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口算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此,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激发口算兴趣
单一的口算练习相对枯燥乏味,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具体措施有:
1、游戏式口算
低年级儿童喜新、好奇,有一股玩劲,其注意力不是很持久。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式的口算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如设计“闯关”、“找朋友”、“开火车”、“口算大转盘”、“对口令”等游戏练习,趣味十足,生动活泼,让每位孩子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
2、竞赛式口算
根据低年级儿童爱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竞赛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如个人抢答、组与组比赛、男生与女生比赛、限时比赛、口算接力赛等,如谁获胜了,全体同学掌声祝贺,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内在的上进心。
二、明确口算方法
口算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掌握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口算教学。
1、理清算理
基于口算的教学,教师更要重视算理教学。如学习“凑十法”计算8+5时,要从学生实际操作、理解明白其中的奥妙:8比10少几,即先求8+2=10,再用10加上剩下的就是最后的得数。然后画一画8+5的思维过程图,最后再让学生写一写8加上5分去的2再加上剩下的3等于13.即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说清算理
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增强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认识。如一年级下册学习“破十法”计算15-9,初学时需要详细说出计算的过程:因为个位的5不足够去减9,先用十位上的一个十去减9,得1,然后在与个位上的5相加得6.
三、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训练、坚持不懈。这里主要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即可。
1、课前练口算
上课伊始,低年级儿童并不能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来进行口算训练。如限时1分钟口答所给题目,看谁完成得多,或是抢答口算题,或一个学生问一个学生答,以此促进学生口算水平的提升。
2、课中练口算
教材一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典型性的口算题目,如夺红旗、找朋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些题目,当堂演练,讲究其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当堂反馈,当唐校对,当堂评价。
3、课后练口算
口算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练习,但是受时间、课时的限制,学生很难达到非常熟练的境界。为此,在课后布置适量的口算练习题,一方面加强口算训练的次数,另一方面由家长协助监督、辅导,口算效果好。
四、培养口算习惯
据调查学生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大多数是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障。
1、教师加强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做题要细心,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口算题也要谨慎。使学生养成无论是简单的口算题还是复杂的口算题都要耐心地口算,细致地口算,一定不要粗心大意,马虎对待。
2、学生养成自查自检的习惯
检验口算能力的标准的是口算的正确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检查口算的方法将直接影响到门口算的准确性。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一看、二算、三检。一看就是让学生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二算指的是学生在看清了数字与符号后,要认真、仔细地计算,切记大意。三检,低年级虽然不要求验算,但是学生每做完一题,要有及时回头看的习惯,及时检查,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算训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坚持每天课前由老师或学生练习几分钟口算,或课堂中根据内容进行适时适量训练,或回家与父母每天练习5分钟等。
五、科学评价学生的口算
1、课堂语言的评价
有一句话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长期学习口算难免会出现松懈情况,更需要教师蜜一般、磁一般的语言,去呵护他那极易受搓的心灵,增强他们学习口算的兴趣。教师要多看见孩子优秀的一面,多以表扬与鼓励为主,如你的回答非常正确,你慢慢地想,不着急;你有自己的想法,真好;你是一位口算天才等。
2、竞赛结果的评价
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表扬、不甘落后的特点,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一学期进行4次竞赛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以此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从而提高口算能力。
总之,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口算教学,不断地探寻提高口算质量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适时、不断地加强口算训练,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