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班主任管理艺术

【作者】 李玉华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邓家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核心。经常有人把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等同起来,好像班主任就是“管”人的警察,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误解。班主任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所以岂能用一个“管”字代替了得。
  一、不忘“规则”教育
  班主任工作,千条万条,德育工作是第一条。小学教育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规则意识,取决于学生对规则的认同、体验及生成的程度。今年我所带的五年级二班教育规则内容主要是:学会为班级负责的本领。由此衍生出来的学生习惯养成目标简洁而独特:“学会微笑待人,主动问好;及时表达对人的谢意或歉意;每天为班级做一件好事;说了就努力去做;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别看这几个方面,孩子们真正做到还得努力一番。这种规则既符合学校工作实际,又比《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与日常行为规范》简单而具有可操作性,语言描述也体现出一种人性化,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法则。规则简单而不失快乐、开放、宽容,使生成过程变为教育过程。这种规则避免了生硬和强制,透露出的爱心、关切和细致入微,可以看作是教育“成本”的低投入和育人效果的高产出。
  二、该放手时则放手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有很多班主任事必躬亲,生怕学生做不好。比如:站队时,亲自整列排队;集体劳动场面上,更是指挥有加:甲组干这里,乙组干那里,督战到底;班级的其他活动,也要亲自制定计划、部署措施,惟恐不周。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往往使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遇事无主见,自觉性差,容易做“两面人”。而我却本着一个原则:学生能干的事,相信他们能做得很好,该放手时则放手。班级各类事项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而班主任只是个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对班委会工作鼎力相助。这样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自立意识,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学会装“糊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位学生数学考试在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他扣了2分,卷子发下后,学生偷偷添上了这一点,来找老师改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他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了一个红圈,学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
  陶行知先生的“糊涂”,保护了学生幼小而向善的心灵,因为他深知:伤口在暴露无遗时往往会恶化,在洁布遮掩下才容易愈合。
  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应难得“糊涂”。“糊涂”不是无原则的放纵,更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表面上糊涂,实际上暗示和告诫,暗示学生“我知道你的行为”,告诫他们“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爱在无声中,音在动情处。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时间反思,有机会改正。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琐事,没必要弄清,或是一旦弄明白了反倒失去美感甚至引发出失落和烦恼的,最好这时装“糊涂”。但班主任必须要坚持原则,分清是非,顾全大局,头脑清醒,遵守道义,避恶扬善,要宽容大度,不小题大做,要体现信任、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这时看似“糊涂”,实则清醒。
  四、别拿自己“当回事”
  我和孩子们相处时,常常是傻里傻气的角色,很少拿自己“当回事”。正是这种角色,孩子才学得轻松,学得有乐趣,学得有尊严,人格得到真正的呵护。学生有了过失,老师向全体学生下保证,变学生的过失为老师的过失,学生摆脱了“沉重”,老师赢得学生发自肺腑的尊重;学生有了点成就感就感恩老师,我便说:“这是因为你对自己负责了,你努力了。如果你做得不好,反而要从老师身上找找原因,看看老师是否尽到了责任。”这样,学生会从中得到积极的暗示。只要师生双方为了自己的责任而努力,就会共享尽到责任的快乐,除了责任,不需要再付出其他的代价,那么,学生不会推卸责任,生命潜能得到发掘,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心灵教化了无痕迹。
  五、小纸条,大作用
  “你的练习题做得真棒,老师看了很高兴。”“你咳嗽的很厉害,学习还这么有劲,精神可嘉。按时吃药,多喝点水。”“学习很重要,做人更重要。和同学好好相处。自己会很快乐。”“成功了,要理智、要谦虚;失败了,要坚强、要乐观。”……这些是我写给孩子们的小纸条。给学生写纸条,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习惯。它简捷方便且利处大,可以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比面对面谈心方便,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我和学生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最初使用它,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我班有一学生习惯偷别人的东西。作为班主任的我,在上百次的劝说后,竟意外地收到了他的一张小纸条:“老师,我错了,今后我一定改。”我抓住这一契机,也回了他一张小纸条:“老师相信你,愿意帮助你。”就这样,小纸条成了我和他沟通的桥梁,从此以后,他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
  学生们看到了他的小纸条,羡慕期待的目光映入我的眼帘。从此,我开始给学生写小纸条。小纸条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学习、身体、心理、家庭等等。小纸条,使我和学生的心灵得以沟通;小纸条,让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小纸条,使我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小纸条是良药,不苦口却治百病;小纸条是秘方,管理班级事半功倍……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如同调味品中的“味精”,放的过少则淡而无味,放的过多则苦而难食,只有适量,才能烹出美味加佳肴。我们每天面对活生生的人,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所以应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套路去实施教育。教育的民主就是把人当成“人”来对待,而不是看作一种工具。以民主代替强权,以温情代替冷漠,以信任代替逼迫,以自控代替他控,这样富有活力的“软管理”教育方式才能让班级管理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