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 郑 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铺芽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长期以来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成了他们的学习上的讨厌鬼。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习作的基本功差。本文通过对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后作了一些的思考,分别从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积累,生事观察、体验等方面内容展开讨论,为学生的写作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努力做到求“活”、求“新”。
  关键词:作文 兴趣 观察 自改
  一、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的多彩生活,为写话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因此,语文写作教学要对准生活,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生活中去,开拓视野,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不断增强表达的欲望。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天地,创设体验的实践载体和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激发情感。如,可在写作前,结合日常的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搞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全景式的观察与体验,全身心地去体会、感悟、挖掘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要教学生描写菊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视觉,亲自去观察菊花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亲身去闻菊花的花香;通过触觉,亲手去摸菊花的实体;通过味觉,亲口去品尝菊花的滋味。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真实,更加洋溢真情实感。
  二、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三、联系生活,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四、引导学生自改作文。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文中错误,常常喜欢用红笔进行增减,改得满纸通红。但事与愿违,往往是教师认真批,学生只是浏览。学生的作文能力总是得不到明显的提高,甚至下次作文仍然重犯上次作文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指导作文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改上。
  学生初次修改作文时,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写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指导性的范例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常把有指导意义的示范修改作文利用多媒体,写在电脑,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讨论:这些地方为什么改,为什么删,为什么调,为什么添,并要讲出原因。然后再出示一个相仿的片断让学生独立修改。用示范的批改去启发学生,并总结出学生易于掌握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供学生借鉴。学生易于接受。
  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作文修改方法后,每次写的作文提醒学生要自己修改。看自己作文是否有不通顺的语句,是否抓住了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条理是否清楚,详写和略写是否得当。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其次,开展同桌互改。同桌之间彼此修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这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有的学生在改别人的文章时品头论足,查字典,问老师,批语写得工整。还可以在小组、全班进行互相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共同提升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的,是漫长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