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

【作者】 杨玉业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巴燕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观察能力是打开小学低年级学生智慧天窗的金钥匙,任何一个富有观察力的学生都是精通文科理科的优秀尖子,也正因为学生拥有独具慧眼的观察能力才会更善于发现问题,进而更好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抽象阶段,思维辨认力、视觉察力都是有待开发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都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为了帮助对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不能仅仅以单纯知识的讲解,必须要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打破小学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的思维局限,提高小学生探索新知、创新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1掌握正确的培养小学生观察方法
  1.1 对比质疑,刨根问底 
  对比质疑是培养学生善用一双以数学视角去观察世界的眼睛,并对身边周围的现象或者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察看,尊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源,确定并研究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性质,进而更好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感知世界、发现数学世界里面的性质与规律。刨根问底是为了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需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中,引导他们捕捉灵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 
  1.2 发现问题,找出规律 
  通常小学数学题目都可以归类为发现数学规律题与应用数学规律题两大类,琢磨并研究数学规律题的解题思想,十分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更好地找出数学题的规律。发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而找出规律就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联想旧知,对比新知 
  基于每一个新的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在教学新知时,采取“温故而知新”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换言之就是先做好复习铺垫,这点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教材“小数除以小数”这节内容的教学,就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内容,如果没有对先前课时的旧知识点进行复习,那么必定是连贯不起来,以致学生云里雾里。故此,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衔接,那么学生接受学习新知也就更自然顺畅了。 
  2掌握高效的培养小学生观察顺序
  2.1从整体到局部 
  从部分中把握整体,从整体看部分,观察其部分的特点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整体。比如1+2+3+…+100的运算,大多数学生一看题就认为是将数一个一个地累加,但这样是十分繁琐累赘的,为了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找出它们隐含的规律就显得相当简单,从中不难看出,我们发现共有50组(1+100=101,2+99=101,3+98=101……)101,那么50与101相乘不就可以了。
  2.2 从中心向周围扩展 
  运用稍微形象的打比方就能够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列式计算,譬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加减混合”,拿乘客上下公交汽车的情景来加以说明的,那么都是能够让学生掌握从中心向周围扩展的观察顺序。 
  2.3 横着看 
  横着看的观察顺序包括从右往左看或者从左往右看两种,又如一年级教学内容当中的“看统计图”和“数一数”,都是能够促使学生既清楚又到位地观察情境图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2.4 竖着看 
  横着看的观察顺序包括从下往上看或者从上往下看两类,又如一年级教学内容当中的“4的乘法口诀”,都是能够促使学生从上往下,并在指导学生编出口诀后,利用直观图观察每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3掌握丰富的培养小学生观察内容
  3.1 着重学习生活上培养 
  3.1.1唤醒学生对数字的感知 
  据相关研究发现,要丰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的观察内容,就必须着重学习生活上培养。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能够运用“数数”这种方式建立数字敏感区域并很快得出结果,必须得严格进行“数数”观察训练。通常在低年段教学时,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数字,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轰炸式的灌输枯燥的知识点是行不通的,教师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口算)练习来巩固教学,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往往都是必须得采取“数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学生在做做题中找出数与数之间规律、关系,通过老师的以身说法且不断强化对数的感知,进一步对数字形成一定的记忆、模仿,那么也就同时大大提高了小学生观察事物的活动的速度和灵活程度。 
  3.1.2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毋庸置疑,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去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激发起学生对观察能力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催生学生智力得到良好发展。在教学当中可以融入生活的例子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教育中发挥儿童主动性,对身边发生的事进行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分苹果即使最好的活生生的生活实例,十分贴近生活,也增加了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抽象阶段的学生的趣味性。 
  3.2 着重数理方面培养 
  3.2.1找出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8的加减法”的实例当中,它不但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相依关系,还融入了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3+5=8,5+3=8,所以8-5=3,8-3=5。如此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 
  3.2.2发现事物数量的多与少 
  学生在发现事物数量的多与少的学习当中,主要依赖旧有知识基础与已有的观察方法两种经验,然后从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在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譬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7的分与合”时,题目要求把7个圆片分成2堆,有几种分法?等等实例都是提高学生发现事物数量的多与少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进,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也对学生以后的知识深造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在新的知识经济背景之下,教会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善于观察、学会观察,将必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