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高中体育安全和终身体育教育的关系

【作者】 王兴权

【机构】 四川省屏山县屏山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主渠道,也是灌输生命安全观念为平台。生命安全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真正的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将来终身体育锻炼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学生渴望掌握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手段和保健方法,这些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但这也恰恰是学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起因。根据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学校体育必须在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实现从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体育观转变;实现从以竞技为主的教学目标向强身健体、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多元教学目标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加强学生体育安全教育的原因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如上篮球课时学生扭伤脚,摔伤手;田径课时出现呼吸困难、或者不慎摔倒;自由活动时出现学生间的纠纷或者矛盾等。有这样一个案例:2012年春期一次体育课上,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训练。张老师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上进行田径比赛,肖扬跑到弯道时,脚踩在弧道内下雨道的盖子上不慎摔倒,张老师发现后马上将肖扬扶起,并关切的询问肖扬伤了没有、疼不疼,在确知肖扬无大碍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了他的课堂教学。第二天早上,张老师得到肖扬昨天体育课摔倒造成手腕骨折的消息后,立即向校长进行汇报,校长派张老师和李小强的班主任老师到医院进行了看望和慰问。事后,肖扬的家长来校反映,要求学校赔偿所有医疗费,其理由是,张老师教学时选择的教学场地和教学方法不正确,因此造成肖扬摔倒后手腕骨折。学校领导的管理不善,安全工作没有做好。学校领导对肖扬伤害事故非常重视,并由校长负责协商处理此事。所以上体育课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安全注意事项,防止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出现安全事故。1课前做好准备运动,课后做好放松整理。2课前课后进行点名,见习生必须随队见习。3穿着紧凑的服装,鞋,禁止穿着有碍运动的服装。4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有秩序地进行各项目的练习5在做器械,高难度,危险动作时做好安全保护。6上课过程中,不可嘻戏打闹,不做过于激烈的运动。7做练习时,要求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低到高。8课前应检查场地,器材,课中提出安全要求。
  二、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
  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实践体育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渗透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积极探讨新教法,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应加强个别辅导,降低练习难度,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三、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和安全体育教育相结合
  (1)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我们理解、认识体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迎接时代的考验。学习与研究健身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健身意识,传授健身原理、健身方法以及健身效果评价的基本知识,推广被人们认同的健身行为是终身健康行为的意识。并在教育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最后要着眼于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终身体育的发展。这些课堂教学理念是指导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才能使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2)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压抑学生个性,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比如在安全设施到位和课前准备充分的条件下采取分组比赛、师生同赛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能力
  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的特点与实际,发挥集中系统学习的优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安全对生命的意义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作用。其次,对学生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安全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下苦功夫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受益打下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和课改的深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经验必将受到冲击,通过体育与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各项能力将得到加强。这些能力不仅使他们学会学习,而且帮助他们终身不断地学习,让他们毕生受用。运动兴趣和爱好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还要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其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在提高学生所学运动技能水平的同时,要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所以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使他们在少年时期起打下良好的终身体育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但在拥有体育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安全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终身体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