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论应变艺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牟雪英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鹰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现在的课堂不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而像是无风三尺浪的大海。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这是语文课堂的智慧,更是老师教学的机智。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课堂中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艺术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
一、查找突发事件原因,作智慧处理准备
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分析其突发原因,有利于灵活化解。
1、教师的情绪影响。有的教师家中有了不愉快或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的事情,原来的笑脸没有了,整天阴沉沉的,学生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受到了表彰,或者家中有了喜事,教师情绪高昂,春风得意,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无论大悲还是大喜,都不是正常的教学心境。另外,教师备课不充分,对教材吃不透,教学设计欠妥以及教师生理上的不适等因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的状态影响。每个班几十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上课,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训斥,心情烦躁,便很难集中精力上课。同学之间闹了矛盾,心绪不宁,也无法集中精力上课。学生贪玩、早恋、拉帮结伙、生理上不适等,都可能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有教学环境的优劣、教具的优劣、天气的优劣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所以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的矛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突发事件,都需要教师对这些课堂意外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并妥善解决,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上的应变策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恰当地应用它,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
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个同学因为班主任老师批评了他,心里有些不愉快,其他任课老师讲课他一直不听,伏在课桌上。第四节是我的语文课,正好那节课要评讲作业,如果这个时候我让他坐好听课,他一定会抵触而不加理睬,甚至还会让我尴尬,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当即更改了评讲环节:不从纠错入手,而是从书写方面先评定(因为这个学生的书写一直很不错)。我先表扬这次书写最好的同学,当我点了他的名时,我注意到他把头抬了一下又埋了下来,借势我又说到见字如见人,一看这字就知道必定是个有大气度的人,这下他抬起头来,而且坐得很端正。我用微笑向他致意,他居然面带羞涩地也冲我微微一笑,那一笑,也给了我信心,让我很顺利地完成此堂课的教学,而且他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活跃。一扫先前的不愉快。此后,我发现他上我的语文课特别的认真。这是因为,我事先知道他产生这种“突发事件”的原因,看“病”下药,才能轻易化解,取得很好效果。
二、自我调控不动怒,淡定化解突发事件
如果语文老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火冒三丈,严厉批评,有时甚至不上课,非找出“凶手”认罪不可。此时的语文老师变成了“班主任”,变成了德育教师;此时的语文课,变在了“思想品德课”。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碰到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该如何面对呢?
教师本人在情绪上的波动需要教师本人的自我调控。教师遇喜事,不要得意忘形;心情不好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控。因为教师不良的心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会给课堂罩上一层阴影。在课堂上不急不燥,可以使我们在难堪的处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冷静准确的判断,教育教学的智慧或许就会在这一瞬间闪现。这就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赢得了主动。
如,在上“启事”应用文写作课,当我写下“启事”二字时,有个李姓同学在下面说:“老师,‘事’写错了,应该是指示的‘示’,因为昨天看电视广告上这样写的”。我听了,当时一愣,感觉这个同学口气有些故意。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微笑道:“李姓同学提出的疑惑很好,这节写作我们就从“启事”和“启示”的区别讲起”。我分别从两者的形态和语法上讲解,在一番引证下,得出了“启事”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而“启示”是多用于内心世界、思想方面,其形态是隐性的。而现在有些报纸和广告往往误用。我的讲解得到李姓同学点头认同。如果我不及时把内容进行一些小调整,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无疑会留给孩子们教学方式非常生硬且忽略学生疑惑的印象,也难让学生信服。
三、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应变处理思维障碍
初中语文课堂出现的突发事件,许多都会令老师棘手或尴尬,实际上有的是学生走向了的思维死胡同。这时,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化突发事件为教学所用。例如,我在讲诗经《静女》:讲到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时,有孙姓同学突然站起来说到:“美好的东西是不应该追求?可是学校和家长为什么不允许我们谈恋爱?”片刻教室鸦雀无声,数秒之后,有的窃笑,有的点头赞同。我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我灵机一动,没有对提问的同学做正面回答而是顺着他的思路,设置了一个情景: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男女主角及其家长。让他们假设双方都是很贫困的家庭,年龄偏小,故家长不同意他们交往,但是女孩子却拼命的非要去见男子,我让提问的同学担任女子的家长,听他如何劝解的。同学们对这一情景设置感到意外,情趣盎然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辨解。同学们自己就总结出了答案,也避免了老师大道理似的说教。随后又分设另几个不同的情节,同学们畅所欲言,让同学感受爱情的神圣和美好。结果这堂课出奇的顺利,效果非常的好,也加强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感。
四、坚持实事求是,坦荡承认错误
在课堂上难免出现教师答不上来、教师说错了话和写错了字等情况。有的学生有意要考考老师,有的学生专门挑教师的毛病。这并不是坏事,而是促进老师不断进步,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的动力。一旦在课堂上出现令教师尴尬的情况,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理,不要强词夺理,不要掩饰错误,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迫学生接受你的观点。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所以初中教学中的智慧积淀除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求教师有乐观的情趣、开朗的胸襟、幽默的性格、丰富的阅历。这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水平才会在不断纠正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才会使自己在语文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更具智慧魅力。
一、查找突发事件原因,作智慧处理准备
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分析其突发原因,有利于灵活化解。
1、教师的情绪影响。有的教师家中有了不愉快或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的事情,原来的笑脸没有了,整天阴沉沉的,学生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受到了表彰,或者家中有了喜事,教师情绪高昂,春风得意,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无论大悲还是大喜,都不是正常的教学心境。另外,教师备课不充分,对教材吃不透,教学设计欠妥以及教师生理上的不适等因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的状态影响。每个班几十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上课,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训斥,心情烦躁,便很难集中精力上课。同学之间闹了矛盾,心绪不宁,也无法集中精力上课。学生贪玩、早恋、拉帮结伙、生理上不适等,都可能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有教学环境的优劣、教具的优劣、天气的优劣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所以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的矛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突发事件,都需要教师对这些课堂意外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并妥善解决,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上的应变策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恰当地应用它,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
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个同学因为班主任老师批评了他,心里有些不愉快,其他任课老师讲课他一直不听,伏在课桌上。第四节是我的语文课,正好那节课要评讲作业,如果这个时候我让他坐好听课,他一定会抵触而不加理睬,甚至还会让我尴尬,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当即更改了评讲环节:不从纠错入手,而是从书写方面先评定(因为这个学生的书写一直很不错)。我先表扬这次书写最好的同学,当我点了他的名时,我注意到他把头抬了一下又埋了下来,借势我又说到见字如见人,一看这字就知道必定是个有大气度的人,这下他抬起头来,而且坐得很端正。我用微笑向他致意,他居然面带羞涩地也冲我微微一笑,那一笑,也给了我信心,让我很顺利地完成此堂课的教学,而且他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活跃。一扫先前的不愉快。此后,我发现他上我的语文课特别的认真。这是因为,我事先知道他产生这种“突发事件”的原因,看“病”下药,才能轻易化解,取得很好效果。
二、自我调控不动怒,淡定化解突发事件
如果语文老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火冒三丈,严厉批评,有时甚至不上课,非找出“凶手”认罪不可。此时的语文老师变成了“班主任”,变成了德育教师;此时的语文课,变在了“思想品德课”。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碰到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该如何面对呢?
教师本人在情绪上的波动需要教师本人的自我调控。教师遇喜事,不要得意忘形;心情不好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控。因为教师不良的心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会给课堂罩上一层阴影。在课堂上不急不燥,可以使我们在难堪的处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冷静准确的判断,教育教学的智慧或许就会在这一瞬间闪现。这就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赢得了主动。
如,在上“启事”应用文写作课,当我写下“启事”二字时,有个李姓同学在下面说:“老师,‘事’写错了,应该是指示的‘示’,因为昨天看电视广告上这样写的”。我听了,当时一愣,感觉这个同学口气有些故意。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微笑道:“李姓同学提出的疑惑很好,这节写作我们就从“启事”和“启示”的区别讲起”。我分别从两者的形态和语法上讲解,在一番引证下,得出了“启事”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而“启示”是多用于内心世界、思想方面,其形态是隐性的。而现在有些报纸和广告往往误用。我的讲解得到李姓同学点头认同。如果我不及时把内容进行一些小调整,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无疑会留给孩子们教学方式非常生硬且忽略学生疑惑的印象,也难让学生信服。
三、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应变处理思维障碍
初中语文课堂出现的突发事件,许多都会令老师棘手或尴尬,实际上有的是学生走向了的思维死胡同。这时,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化突发事件为教学所用。例如,我在讲诗经《静女》:讲到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时,有孙姓同学突然站起来说到:“美好的东西是不应该追求?可是学校和家长为什么不允许我们谈恋爱?”片刻教室鸦雀无声,数秒之后,有的窃笑,有的点头赞同。我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我灵机一动,没有对提问的同学做正面回答而是顺着他的思路,设置了一个情景: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男女主角及其家长。让他们假设双方都是很贫困的家庭,年龄偏小,故家长不同意他们交往,但是女孩子却拼命的非要去见男子,我让提问的同学担任女子的家长,听他如何劝解的。同学们对这一情景设置感到意外,情趣盎然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辨解。同学们自己就总结出了答案,也避免了老师大道理似的说教。随后又分设另几个不同的情节,同学们畅所欲言,让同学感受爱情的神圣和美好。结果这堂课出奇的顺利,效果非常的好,也加强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感。
四、坚持实事求是,坦荡承认错误
在课堂上难免出现教师答不上来、教师说错了话和写错了字等情况。有的学生有意要考考老师,有的学生专门挑教师的毛病。这并不是坏事,而是促进老师不断进步,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的动力。一旦在课堂上出现令教师尴尬的情况,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理,不要强词夺理,不要掩饰错误,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迫学生接受你的观点。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所以初中教学中的智慧积淀除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求教师有乐观的情趣、开朗的胸襟、幽默的性格、丰富的阅历。这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水平才会在不断纠正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才会使自己在语文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更具智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