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学科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 吴玉萍

【机构】 河南省淮滨县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实施背景
  当下的语文课堂无论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高耗低效”的严重问题,满堂灌的现象虽然不多见了,但语文课堂的话语权还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缺乏高质量的师生、生生对话,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学生被动接受,学困生被边缘化的现象。为了让我们语文教师能更聪明地教,学生更智慧地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从真正意义上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做到少教多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多方探索,希望找一种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能发挥我们自身教学优势的简便易行,科学高效的方法,最后找到了“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
  二、内涵解读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所谓设疑自探,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解疑合探,即通过生生小组合作,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质疑再探,即再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最好能引发学生的热烈争论;拓展运用,即针对本课所学知识,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适用,并进行反思归纳。这种注重常态下的有效教学模式,通过“疑”和“探”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为核心,以“愉悦、有效”为价值取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实验内容
  1、抓好阅读教学课堂改革,在“三疑三探”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教学程序框架体系。
  2、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四、实验目标
  1、研究成果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探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策略和模式。获取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2、学生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解放”,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质疑探究、交流评价,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3、教师方面: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破除教师的“自我中心”、“墨守陈规”,促进教师在课堂改革研究中读书、学习、探索、反思、写作,发展自我。
  五、实验措施
  (一)广泛学习打基础
  组织全体教师看西峡经验碟片等,让广大教师感受“三疑三探”经验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之后,在教研组从不同角度介绍“三疑三探”模式操作的相关内容,分头制订“课堂评估表,班务活动建设、各类课型的基本模式、教案作业要求”等一系列初步实施细则,引导大家学习、贯彻落实。收集资料指导班务活动建设,指导课堂教学。提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学习教育学的新思想,新理念,了解并且占有最新教科研成果。政教处布置校园,各班布置板报,营造课改氛围,总务处购买档案袋等物品。召开高年级学生家长会,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勇于探索的风气,为课改的广泛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交流研讨共提高
  在初步领会模式的操作方法及注意点之后,课改班级尝试课改,随机交流困惑。领导开始听评指导课改课 ,教研时进行课改交流,组长填写小组课改汇报表。要求课改教师平时随时记下实验感受或记学生发言,或记学生的习惯,或记自己的得失等。教研时,要求每人畅谈课改感受并就研讨课认真分析,须提出三个优点,三条不足,并初步提出改正意见。主持人做记录,重点记下讨论的内容,谁的发言最精彩,最后的结论等,以利后期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在每周例会上由课改教师轮流发言,或谈一个小专题,或谈课改感受反思等,以期交流提高,推动课改。同时,开展课改沙龙,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智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探讨机会,及时推广实验中的好经验,开展专题研究。
  (三)领导承包抓课堂  
  课题研究只有落实在课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为此,要制订听评课日程表,扎实进行听评课活动,真正体现“立足课堂搞科研,搞好科研为课堂”。每个课改小组由专人承包,和组员同奖同罚。课改领导负责所包学科年级的教案书写指导、把关工作。负责所包学科年级的课堂过关,跟踪听评课,记录打分,反馈指导。包级领导还要亲自到教研组参与教学研究,引导每个人大胆畅谈课改得失、困惑、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同时负责所包学科年级的各种活动的参与、督导、检查、指导工作。鼓励全体教师参与课改,通过课例研修、常态课、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举办教学论坛等的引导、指导,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使其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提升素质。
  (四)及时总结促升华
  在平时课题实验中要求实验教师除了要留心收集好实验资料、学生资料,整理好个人成长记录袋外,还针对实验听评课,实验情况感受等,随时撰写札记、论文,以备课改论坛、沙龙的第一手资料之需。学校在中段后要求实验教师撰写札记、期末要求撰写各种课改总结,课改论文,以利总结升华,改进提高。
  六、实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启动(2012—2013学年度)
  1.成立实验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实验的五年规划方案。2.成立实验指导小组,并选定在《语文学科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上报立项。3.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并制定完善奖惩激励机制。4. 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本校的实验规划和指导工作。5.建立教师、学生课改成长档案及学校课改工作专项档案,规范相应材料。6.进行各级动员,启动课改,深入学习“三疑三探”经验。
  第二阶段:试验与探索(2013——2014学年度)
  1.学校进行试验的班级达到50%以上。2.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3.期末举办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课改沙龙等各种活动,对实验进行反思、交流和研讨。4.下期举行实验经验交流,“三优”评选等活动并予以表彰。5.申报课题研究的初级成果。6.对本学年度实验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并及时上报有关材料。7.60%以上的语文教师初步实现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参与者、引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转变。
  第三阶段:实施与巩固(2014——2015学年度)
  1.进行实验的班级达到70%以上。2.发现并培植一大批实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3.引导教师重新认识教材的作用,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4.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70%以上的教师进一步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初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全校70%以上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申报课题研究的中级成果。6.进一步提升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课改沙龙等活动的品位,多渠道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第四阶段:深化与提升(2015——2016学年度)
  1.进行试验的班级达到90%以上。2.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全校95%以上的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会求知、会做人。3.继续开展各种论坛活动,并使之更加完善和常态化。4.全校80%以上的语文教师能够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5.全面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6.迎接局对学校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验收。7.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七、实验结果
  通过近三年的扎扎实实的实验,我们“还课堂与学生”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阅读课堂达到了四个转变:
  1、转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学生在大量的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得到提升,包括语文素养、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品格,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积极思考大胆生成而非机械模仿。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生态场所。
  2、改变教师的行为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课堂的生成状态,教师教学思想的高度决定着课堂的高度。为此,教师有四变:变教案为学案;变老师为导师;变线性交流为网络模块式交流;变关注知识为关注生命成长。
  3、改变课堂的活动样态。有了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的本位回归,课堂呈现全新的样态并实现三个共存:一人为师和生生为师共存;一问一答与七嘴八舌共存;课堂座位整齐排列与多元整合共存。
  4、 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很多老师把一堂课、一个学案、一个学生作为课题来研究,把一项研究作为一次美的发现,深入钻研,反复实验,撰写出很有价值的札记、论文。这样,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个性,善待每一个生命,学生个性舒展,能力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师生共融共享课堂的场面随处可见。期待更努力向课改的更深处蔓溯,共享美好的教育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