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 周莫分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复龙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而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同步教育,才能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关键词:家园配合、同步教育、行为习惯、家庭环境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的家长也许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幼儿,文明礼貌习惯不好,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会出现问题;生活卫生习惯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体的健康状况;运动习惯不好,在游戏活动中推推嚷嚷会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约束自己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家园勤沟通,为家园合作做好保证
传统意义上的家园沟通通常是家长会,都是教师说家长听,会中几乎没有交流和重要的讨论,因此家长没有参与性。很多关于孩子的发展问题也不能解决。除此之外与家长基本就没有其它的沟通方式了,这中间的教育就会出现断层,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被忽略了很多。所以要想家园合作好就要经常进行沟通和讨论,及时的对孩子问题予以解决。
1.家园反映表
家庭与幼儿园各自对幼儿的每日情况进行相互的反应,并且把情况都记录在各自反映表里。家园可以很容易的针对幼儿的习惯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准确的制定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培养方案,这样有效的沟通才不会耽误孩子良好发展。
2.进行家访
园里教师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多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我园有些孩子生病在家休养,老师很关心他的健康,也会进行家访。这样家长和孩子心里都很高兴,喜欢上幼儿园。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凡事都要从早抓起,孩子的习惯也是一样。在孩子的发展期,家园要共同研究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并能一起执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和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3.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很清楚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有效办法,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两者的合力培养必然给幼儿带来更趋于完善的教育。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才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个家庭和幼儿园都应尽的责任。请我们家园合作!
关键词:家园配合、同步教育、行为习惯、家庭环境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的家长也许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幼儿,文明礼貌习惯不好,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会出现问题;生活卫生习惯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体的健康状况;运动习惯不好,在游戏活动中推推嚷嚷会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约束自己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家园勤沟通,为家园合作做好保证
传统意义上的家园沟通通常是家长会,都是教师说家长听,会中几乎没有交流和重要的讨论,因此家长没有参与性。很多关于孩子的发展问题也不能解决。除此之外与家长基本就没有其它的沟通方式了,这中间的教育就会出现断层,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被忽略了很多。所以要想家园合作好就要经常进行沟通和讨论,及时的对孩子问题予以解决。
1.家园反映表
家庭与幼儿园各自对幼儿的每日情况进行相互的反应,并且把情况都记录在各自反映表里。家园可以很容易的针对幼儿的习惯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准确的制定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培养方案,这样有效的沟通才不会耽误孩子良好发展。
2.进行家访
园里教师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多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我园有些孩子生病在家休养,老师很关心他的健康,也会进行家访。这样家长和孩子心里都很高兴,喜欢上幼儿园。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凡事都要从早抓起,孩子的习惯也是一样。在孩子的发展期,家园要共同研究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并能一起执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和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3.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很清楚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有效办法,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两者的合力培养必然给幼儿带来更趋于完善的教育。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才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个家庭和幼儿园都应尽的责任。请我们家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