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者】 董洪祺 周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学习内容:西师版数学第79页列 1及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和展示,初步培养学习力和交流能力。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割补、平移、转化数学思想。
3、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PPT,平行四边形纸板,剪刀,三角板等。
教学模式:“三三一”模式:即三学一控(学生自学、对学、群学,教师控讲),三展一追(学生展示自我观点、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展示相互评价,教师追问难点、重点,解决问题),三练一升:练基础、练变式、练综合,归纳提升。
教学过程
一、简单回顾。完成导学案的“我会做”,完成后学生展示。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和( ),它们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它们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2、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最近
发展区或是新知生长点)
二、新知学习
第一环节:学生读书交流展示
( 一)自学:成导学案中的填空,
1、看书79页例1,看两遍,边看边想。
2、学习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书上第一种方法:先沿着高,剪下左边的( )形,拼在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 )形。
书上第二种方法: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成A、B两个图形,然后平移拼在一起,就是一个( )形。
(二)对学: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三)互学:班交流学习收获。(也是学生展示)
(四)追问: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节课的要点。
(设计意图:以书为本,以学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力和学习习惯,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追问本节课的难点,师生共同解决其难点)
第二环节:学生发现交流展示(深度体验)
1、自学: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同学选书上一种方法剪一剪,拼一拼,另一个同学选第二种。注:提示学生高线的做法,看一看三角板的放法(出示课件)
2、组学:通过剪拼,你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些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小组交流学习。
3、互学:表发言交流展示。
4、追问:出示课件,师生小结。学生完成后填写“导学案”中的发现内容。
以上两种剪拼方法,我发现:
长方形长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宽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等数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 ),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2、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课后练习: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实物,量出它的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
(设计思路:练习设计从易到难有一定坡度,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和展示,初步培养学习力和交流能力。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割补、平移、转化数学思想。
3、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PPT,平行四边形纸板,剪刀,三角板等。
教学模式:“三三一”模式:即三学一控(学生自学、对学、群学,教师控讲),三展一追(学生展示自我观点、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展示相互评价,教师追问难点、重点,解决问题),三练一升:练基础、练变式、练综合,归纳提升。
教学过程
一、简单回顾。完成导学案的“我会做”,完成后学生展示。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和( ),它们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它们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2、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最近
发展区或是新知生长点)
二、新知学习
第一环节:学生读书交流展示
( 一)自学:成导学案中的填空,
1、看书79页例1,看两遍,边看边想。
2、学习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书上第一种方法:先沿着高,剪下左边的( )形,拼在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 )形。
书上第二种方法: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成A、B两个图形,然后平移拼在一起,就是一个( )形。
(二)对学: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三)互学:班交流学习收获。(也是学生展示)
(四)追问: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节课的要点。
(设计意图:以书为本,以学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力和学习习惯,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追问本节课的难点,师生共同解决其难点)
第二环节:学生发现交流展示(深度体验)
1、自学: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同学选书上一种方法剪一剪,拼一拼,另一个同学选第二种。注:提示学生高线的做法,看一看三角板的放法(出示课件)
2、组学:通过剪拼,你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些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小组交流学习。
3、互学:表发言交流展示。
4、追问:出示课件,师生小结。学生完成后填写“导学案”中的发现内容。
以上两种剪拼方法,我发现:
长方形长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宽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等数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 ),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2、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课后练习: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实物,量出它的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
(设计思路:练习设计从易到难有一定坡度,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