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创设个性情境开发学生创造性潜力的途径
【作者】 唐 艳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情境使儿童的言语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植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李吉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相关个性情境,不但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发挥个性化的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
一、创设再现生活情境,发展创造性想象力
教学中,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播放精彩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会深深吸引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求知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重现生活的情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进行联想,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如,教学《风筝》第三自然段第二至四句:“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这部分就是介绍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孩子们学到这里是特别希望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我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及时地在课堂中播放学生在操场上利用各种方法放风筝的情境,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我结合设置的生活情境问:“你们放风筝时,有比课文中的小朋友更好的技术吗?你有什么难忘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放风筝的经验,畅谈自己放风筝的优越技术,并在课堂中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接着,我就追问学生“当你放风筝成功后,你会跟同学说些什么话呢?”同学都尽情地说出自己放风筝后的感受,学生们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扬同学放风筝的技巧。通过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想象,乐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创设音乐情境,促进创造性感悟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美妙音符中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想象空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在文中巧配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以独特的音乐情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因此,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收集了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系统诱导,再配上巧妙的,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展开想象翅膀,进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如,教《老人与海鸥》的教学片断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用“~”画出老人为海鸥做了些什么?师:海鸥的哪些细节让我们受感动?生:老人把饼干丁……乐谱。(幻灯配音乐,出示“老人把饼干丁……乐谱”)师: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你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什么?……这里教师利用巧妙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闭眼想象老人喂海鸥的情境,再根据音乐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深情地朗读,不但能体会到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感情非常真挚,更能体现了老人对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互励互勉,共同成长的深厚情谊。
然后,配音乐全班朗读。配悲凉的音乐,学生和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海鸥说:“父亲啊!父亲……。”在伤感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让学生写海鸥对亲人的说话,体会亲人离去的悲伤,使学生融入悲伤的情境中,更体会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确实很深很深,令人有不禁落泪的感觉。生动的语言、动情的音乐,令学生都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适当的时候,配上有价值的音乐,学生就如鱼儿得水,喷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陈再兴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三、创设体验情境,促进创造性操作
“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叶圣陶)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融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同时,作者写作的年代与学生所在的年代也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不理解作者但是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想象,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生活经验了,才产生无限的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重组,结合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景,再进行积累内化成为自身的生活经验,达到深刻体会,大切大悟的感觉。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我讲课之前让学生做实验,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②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通过课前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入乎其内,徜徉其中,化简约为具体,化委婉为直白,激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要完成一次成功实验并不简单,必须要所有参与的人员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思想感情。
四、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创造性表能力
对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文章内涵的误解,并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深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如,教《荷花》一课中的“冒”字时,我设计了以下一个片段对话情景: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他们是这么迫不及待地冒出来,就像我们小朋友使劲往外探出来,多么可爱呀!请你们想象一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呢?生:我想看看岸上的人们在干什么。生:我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生:我想看看它周围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生:我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生:我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想象力真丰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啦,面对美丽动人的荷花,你想对它说什么呢?生:荷花!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生: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起舞,你那优美的舞姿令人陶醉。生:荷花姐姐!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生:白姑娘,你浑身是宝,你把你的一生的美丽献给了人间,献给了大自然,你真了不起。……
教师通过创设“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和“你想对它说什么呢?”这两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与荷花进行对话补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生活与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回答出一句句富有情感的话,达到与文章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法,从多种渠道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推动阅读教学效率提高。
一、创设再现生活情境,发展创造性想象力
教学中,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播放精彩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会深深吸引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求知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重现生活的情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进行联想,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如,教学《风筝》第三自然段第二至四句:“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这部分就是介绍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孩子们学到这里是特别希望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我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及时地在课堂中播放学生在操场上利用各种方法放风筝的情境,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我结合设置的生活情境问:“你们放风筝时,有比课文中的小朋友更好的技术吗?你有什么难忘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放风筝的经验,畅谈自己放风筝的优越技术,并在课堂中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接着,我就追问学生“当你放风筝成功后,你会跟同学说些什么话呢?”同学都尽情地说出自己放风筝后的感受,学生们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扬同学放风筝的技巧。通过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想象,乐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创设音乐情境,促进创造性感悟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美妙音符中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想象空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在文中巧配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以独特的音乐情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因此,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收集了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系统诱导,再配上巧妙的,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展开想象翅膀,进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如,教《老人与海鸥》的教学片断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用“~”画出老人为海鸥做了些什么?师:海鸥的哪些细节让我们受感动?生:老人把饼干丁……乐谱。(幻灯配音乐,出示“老人把饼干丁……乐谱”)师: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你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什么?……这里教师利用巧妙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闭眼想象老人喂海鸥的情境,再根据音乐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深情地朗读,不但能体会到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感情非常真挚,更能体现了老人对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互励互勉,共同成长的深厚情谊。
然后,配音乐全班朗读。配悲凉的音乐,学生和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海鸥说:“父亲啊!父亲……。”在伤感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让学生写海鸥对亲人的说话,体会亲人离去的悲伤,使学生融入悲伤的情境中,更体会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确实很深很深,令人有不禁落泪的感觉。生动的语言、动情的音乐,令学生都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适当的时候,配上有价值的音乐,学生就如鱼儿得水,喷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陈再兴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三、创设体验情境,促进创造性操作
“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叶圣陶)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融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同时,作者写作的年代与学生所在的年代也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不理解作者但是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想象,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生活经验了,才产生无限的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重组,结合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景,再进行积累内化成为自身的生活经验,达到深刻体会,大切大悟的感觉。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我讲课之前让学生做实验,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②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通过课前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入乎其内,徜徉其中,化简约为具体,化委婉为直白,激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要完成一次成功实验并不简单,必须要所有参与的人员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思想感情。
四、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创造性表能力
对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文章内涵的误解,并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深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如,教《荷花》一课中的“冒”字时,我设计了以下一个片段对话情景: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他们是这么迫不及待地冒出来,就像我们小朋友使劲往外探出来,多么可爱呀!请你们想象一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呢?生:我想看看岸上的人们在干什么。生:我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生:我想看看它周围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生:我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生:我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想象力真丰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啦,面对美丽动人的荷花,你想对它说什么呢?生:荷花!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生: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起舞,你那优美的舞姿令人陶醉。生:荷花姐姐!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生:白姑娘,你浑身是宝,你把你的一生的美丽献给了人间,献给了大自然,你真了不起。……
教师通过创设“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和“你想对它说什么呢?”这两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与荷花进行对话补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生活与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回答出一句句富有情感的话,达到与文章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法,从多种渠道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推动阅读教学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