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钱丽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区肖溪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活动,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奠基平台,我们要提高重视,创新策略,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中得到不断训练与培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 素描教学 创新策略 加强
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活动。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学生美术基本素养培养的奠基义务。所谓素描就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真实事物或所感的绘画形式,以其表现的目的而言,素描一般用作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基本绘描练习,或作为创作前的整理或局部草稿练习,主要表现物体的形象、动态、量感、质感、明暗、空间、色彩、比例、构图、变化统一等外在感官形式。但在初中这个阶段,素描则侧重在形象、明暗、空间、比例等直观物象表现,就是要求学生采用写实手法,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因此,加强素描教学,就需要从基本技能入手,创新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素描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最后达到素描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美术教学,谈谈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素描基础训练,注重兴趣激发
素描是学生美术功底,也是学生绘画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在实践中,我们不能要求太高,特别是当今,美术教学还处于“应试”“偏房”这样的背景下,个别学校领导、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美术学科的不重视,也由此产生不了美术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学时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素描训练,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为其以后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训练,就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特别是当他们自己所创的美术作品而得到老师“翘起的大拇指”时,会从中感受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愉悦体验。
二、加强素描过程训练,注重方法授予
素描是一种造型艺术,有别于水彩、油画。虽然我们说是一种最基本的运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方式,但也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进而选择粗细轻重的线条来描述物体的明暗深浅,以及选择明暗光影的衬托来突显主题等因素,简单地说就是要准确把握物体的轮廓和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描绘出生动逼真的物象。而这些的实现,学生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指导和方法授予,是不可能达到的。即使获得这样“指点”,也是非一日之爆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素描过程训练,注重方法授予,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感悟与提升。我们知道,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现象,而我们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这种造型现象的主要办法,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开始阶段就细抠轮廓,而是要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这以前提和基础下,我们还要求学生注重整体,防止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现象出现。因而注意整体就成为学生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我们知道,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为了看清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就会把局部的细枝末节突出而看不到物象整体的外在形象。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切换视角,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这样才能正确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而很好地创造出美的作品来。
三、运用现代手段教学,注重直观引领
素描的要素是线,是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构图、造型能力,提升学生基础美术素养。但是从小学到初中,形成系统性训练。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应试”背景,二是手段缺乏、包括教具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支撑。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例如在教学“构图”、“透视”等知识时,需要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分析,抛开物体的固有形态,分析整个画面的内部结构,从宏观着眼。而说到这些,学生往往一头雾水,而且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很难看出其中的妙处。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工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运用3D软件完美的展示物体的透视效果,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学生在观察物体透视的角度和方向时更加容易,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素描的理解。这样的直观引领,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再在教师讲解示范下,就能很快感受到其中奥妙,制作时也“仿”得真实,有效果。
四、注重表现能力培养,激发创作热情
素描就是表现艺术,培养学生素描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线条的表现事物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素描技巧,更要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创作热情。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其创作热情也高,常常自觉地进行素描练习。当然,这样的学生较少,大多需要我们引导。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学生素描训练,不仅要求描摹物象,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要求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进一步加强学生素描基本功练习,提升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总之,素描是美术能力提高的必经步骤。我们要创新策略,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中得到不断训练,逐步提升素描基本能力,为以后发展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奠基。
参考文献:
[1]杨戈斌,如何把握素描绘画中的“整体”意识[J].美与时代,2005年。
[2]李宏,谈素描教学中用线造型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2002年。
[3]李家润,素描教学对学生整体感的培养[J].广东教育,2004年。
关键词:初中美术 素描教学 创新策略 加强
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活动。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学生美术基本素养培养的奠基义务。所谓素描就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真实事物或所感的绘画形式,以其表现的目的而言,素描一般用作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基本绘描练习,或作为创作前的整理或局部草稿练习,主要表现物体的形象、动态、量感、质感、明暗、空间、色彩、比例、构图、变化统一等外在感官形式。但在初中这个阶段,素描则侧重在形象、明暗、空间、比例等直观物象表现,就是要求学生采用写实手法,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因此,加强素描教学,就需要从基本技能入手,创新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素描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最后达到素描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美术教学,谈谈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素描基础训练,注重兴趣激发
素描是学生美术功底,也是学生绘画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在实践中,我们不能要求太高,特别是当今,美术教学还处于“应试”“偏房”这样的背景下,个别学校领导、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美术学科的不重视,也由此产生不了美术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学时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素描训练,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为其以后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训练,就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特别是当他们自己所创的美术作品而得到老师“翘起的大拇指”时,会从中感受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愉悦体验。
二、加强素描过程训练,注重方法授予
素描是一种造型艺术,有别于水彩、油画。虽然我们说是一种最基本的运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方式,但也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进而选择粗细轻重的线条来描述物体的明暗深浅,以及选择明暗光影的衬托来突显主题等因素,简单地说就是要准确把握物体的轮廓和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描绘出生动逼真的物象。而这些的实现,学生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指导和方法授予,是不可能达到的。即使获得这样“指点”,也是非一日之爆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素描过程训练,注重方法授予,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感悟与提升。我们知道,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现象,而我们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这种造型现象的主要办法,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开始阶段就细抠轮廓,而是要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这以前提和基础下,我们还要求学生注重整体,防止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现象出现。因而注意整体就成为学生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我们知道,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为了看清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就会把局部的细枝末节突出而看不到物象整体的外在形象。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切换视角,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这样才能正确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而很好地创造出美的作品来。
三、运用现代手段教学,注重直观引领
素描的要素是线,是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构图、造型能力,提升学生基础美术素养。但是从小学到初中,形成系统性训练。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应试”背景,二是手段缺乏、包括教具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支撑。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例如在教学“构图”、“透视”等知识时,需要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分析,抛开物体的固有形态,分析整个画面的内部结构,从宏观着眼。而说到这些,学生往往一头雾水,而且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很难看出其中的妙处。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工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运用3D软件完美的展示物体的透视效果,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学生在观察物体透视的角度和方向时更加容易,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素描的理解。这样的直观引领,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再在教师讲解示范下,就能很快感受到其中奥妙,制作时也“仿”得真实,有效果。
四、注重表现能力培养,激发创作热情
素描就是表现艺术,培养学生素描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线条的表现事物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素描技巧,更要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创作热情。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其创作热情也高,常常自觉地进行素描练习。当然,这样的学生较少,大多需要我们引导。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学生素描训练,不仅要求描摹物象,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要求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进一步加强学生素描基本功练习,提升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总之,素描是美术能力提高的必经步骤。我们要创新策略,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中得到不断训练,逐步提升素描基本能力,为以后发展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奠基。
参考文献:
[1]杨戈斌,如何把握素描绘画中的“整体”意识[J].美与时代,2005年。
[2]李宏,谈素描教学中用线造型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2002年。
[3]李家润,素描教学对学生整体感的培养[J].广东教育,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