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谭志胜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永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读与写,语文素养训练的两大实践平台。抓好了这两大语文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还对学生想象力,甚至创新能力培养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这两方面又相辅相成、互为提高的,所以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语文实践,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良好途径。实践也证明了这条的科学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想象力 培养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新课标也如此说道:“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读写训练中,我们要实行“两手抓”,一手抓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与提升,一手抓想象等思维能力训练,而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互为提高的,所以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语文实践,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良好途径,实践也证明了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让我谈谈在读写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个主题吧。
  一、扩想---培养学生想象力
  所谓扩想,就是扩展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有意义,因为其不受背景知识、环境因素等制约和影响,幻想空间大,思维翅膀能放得开。例如同时看到一个“圆”,小学生可以想到很多形状是“圆”的东西,而具备一定知识、又特别是专业知识后,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几何“圆”。所以,我们要保护学生这种自由的想象能力。在读写训练中,让学生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作扩展,以便更好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想像力。如教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在分别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进行图文对照,使学生从行文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扩想的。读完以后,我又结合写作的片断训练,要学生在十一个纤夫中自选一个进行再次扩想,写成一篇短文。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二、续想---培养学生想象力
  有些课文结尾,行文尽而意无止,十分含蓄,能激发学生的无限联想。学习这些课文时,我们要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桑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桑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写凡卡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寄予了穷苦孩子们的无限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奢望变成了现实,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化。
  四、拟想---培养学生想象力
  拟想就是比拟想象。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写了他凫水本领、脾性和力气,像牛一样,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就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还有,拟想能力同样在写作中得到培养,如教完《种子的力》一文后,让学生写《“种子”赞》引导学生展开由物及人的比拟想象,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五、假想---培养学生想象力
  假想就是对未曾经历的、也无体验的、凭借想象来假设某种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未来的房屋》时,老师先用第三人称语气进行叙述、描绘,使同学们诚如跟随一位向导去参观未来新村。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继而通过学习,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应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住在这样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设计”中的未来房屋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房屋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房屋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又说,房屋里有防地震的设备,该地区有地震,房屋的显示镜里早在几天前就预告屋主了;有的还说,房至里有运动场,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等等。假想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加深,一些进军科学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当然在这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信口开河,要抓住课文中能触发学生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做到“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学的读写训练这条途径,大力挖掘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有效资源,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与能力提升中邀游,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成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年。
  [2]田本娜,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
  [3]彭彪,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初探[J].语文教研,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