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课堂也要情趣
【作者】 其 美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荣玛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育在改革创新的今天,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有时还是忽视了儿童固有的童真童趣的存在。应试的压力、灌输的教学,过多地重视知识的本位,忽视情感的感染熏陶,我们的教师很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角度去组织教学内容,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成长,使得学生厌倦了学校生活,觉得它是枯燥无味的,严重违反了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消除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厌倦心理,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重新唤回学生的真正童年。
新的课程改革如今已经到了全面实施的阶段。“教育教学要回归人性”,应当尊重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数学学科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情文并茂,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抽象是其显著特点,因此数学学起来有点枯燥,小学生在这一领域里能进行创新吗?我们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能给孩子一个充满童趣的课堂与快乐的生活感受吗?我简单的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注重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童趣化生活教育
课堂要童趣化,使原来枯燥,抽像的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1)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富有童趣的儿童故事是小学生的挚爱,把数学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能够给教学内容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动画效果,音乐渲染等元素有机结合来烘托氛围。
如在《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中,我把学生喜欢的福娃卡通人物穿插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福娃带领小动物们做操到福娃参观动物公寓,再到剧场里观看福娃表演等一系列故事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了确定方向这一内容。
创设生活化教育情境,诱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妙
2)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出发,是孩子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我在教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举例房顶的梁用三根木头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
3)创设活动化情景,激发学生数学潜能
动手操作是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动手操作的魅力在于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取经验,并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注重学生手脑和各种感官一起并用,尤其注重脑的活动,是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
如,我在教学认识角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我们发现身边有好多现成的角,大家想不想自己作一个角?
生:想
师:福娃为大家准备了纸片,毛线,小棒,吸管四种材料,四人一小组,没人选好一种材料,开动脑筋动手做角,如有困难,大家相互帮忙解决。
生:大家很认真的在折角......
生一:用两根小棒搭成了一个角。
生二:将吸管对折成为一个角。
生三:毛线对折,两边拉直,成为一个角。
生四:折出了三角形,三个角。
生五……..
师:同学们真棒,折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做角的方法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找一找,做一做。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二)注重小学生童趣化生活教育 可从以下方面做起(1)进行健康心理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健康心理教育,不可以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应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由他们的生活决定我们的教育,再通过我们的教育改变他们的生活2)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各种活动当活动趋于童趣时,它就会为儿童所喜爱,为儿童所接受。他们自然而然的全身心投入,活动一定会收获效果(3)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数学教育也要注重小学生童趣化生活心得体验 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充满欢乐,美好的童年时光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带来欢笑,感受生活,感受阳光,使他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如孩子们在学习百分数:我这样设计的“‘五一’期间,有大批游客来到我们昌乐宝石城。老师这里有一份过去两年我们昌乐一家大酒店《五一黄金周客房入住率统计表》,其中,2011年为35%,2012年为72%。请问,35%是什么意思?”老师和蔼地问孩子们。“如果大酒店有100个房间,那就是35个房间有人住!”“还有65个房间是空着的!”由于说的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所以他们很容易地接受了一个新的概念。接下来是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数”,一时间,食品包装袋、饮料瓶、服装标签齐上阵……这些生活中的物品在孩子们手中传来递去,让他们感受到,原来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老师适时引进百分数的概念,学生们自己水到渠成地进行了总结。
(四)数学教育也要注重生活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生活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就是将儿童本身所固有的童真童趣利用环境的影响、自我人文熏陶、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参与真正来激活它,使他们真正展现出来,一双好奇的眼睛、一张好问的嘴、一个好探索的脑袋,世界在他眼中永远都是那么新鲜。这是对人本身的尊重,尊重人的成长轨迹,实现人的发展,孩子在这种发展中真正享受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快乐成长不仅是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学校开展“远足”活动,教师家长同时参加,同孩子们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数学实践课数据调查,学生同家长一同参与,到超市,到商店.....这样能使孩子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创造和热情,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体育游艺节、教育超市、假期作业展示会……每一项活动都是孩子们激情释放的节日。
学生是有生命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新的课程改革如今已经到了全面实施的阶段。“教育教学要回归人性”,应当尊重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数学学科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情文并茂,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抽象是其显著特点,因此数学学起来有点枯燥,小学生在这一领域里能进行创新吗?我们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能给孩子一个充满童趣的课堂与快乐的生活感受吗?我简单的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注重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童趣化生活教育
课堂要童趣化,使原来枯燥,抽像的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1)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富有童趣的儿童故事是小学生的挚爱,把数学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能够给教学内容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动画效果,音乐渲染等元素有机结合来烘托氛围。
如在《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中,我把学生喜欢的福娃卡通人物穿插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福娃带领小动物们做操到福娃参观动物公寓,再到剧场里观看福娃表演等一系列故事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了确定方向这一内容。
创设生活化教育情境,诱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妙
2)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出发,是孩子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我在教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举例房顶的梁用三根木头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
3)创设活动化情景,激发学生数学潜能
动手操作是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动手操作的魅力在于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取经验,并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注重学生手脑和各种感官一起并用,尤其注重脑的活动,是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
如,我在教学认识角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我们发现身边有好多现成的角,大家想不想自己作一个角?
生:想
师:福娃为大家准备了纸片,毛线,小棒,吸管四种材料,四人一小组,没人选好一种材料,开动脑筋动手做角,如有困难,大家相互帮忙解决。
生:大家很认真的在折角......
生一:用两根小棒搭成了一个角。
生二:将吸管对折成为一个角。
生三:毛线对折,两边拉直,成为一个角。
生四:折出了三角形,三个角。
生五……..
师:同学们真棒,折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做角的方法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找一找,做一做。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二)注重小学生童趣化生活教育 可从以下方面做起(1)进行健康心理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健康心理教育,不可以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应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由他们的生活决定我们的教育,再通过我们的教育改变他们的生活2)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各种活动当活动趋于童趣时,它就会为儿童所喜爱,为儿童所接受。他们自然而然的全身心投入,活动一定会收获效果(3)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数学教育也要注重小学生童趣化生活心得体验 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充满欢乐,美好的童年时光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带来欢笑,感受生活,感受阳光,使他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如孩子们在学习百分数:我这样设计的“‘五一’期间,有大批游客来到我们昌乐宝石城。老师这里有一份过去两年我们昌乐一家大酒店《五一黄金周客房入住率统计表》,其中,2011年为35%,2012年为72%。请问,35%是什么意思?”老师和蔼地问孩子们。“如果大酒店有100个房间,那就是35个房间有人住!”“还有65个房间是空着的!”由于说的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所以他们很容易地接受了一个新的概念。接下来是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数”,一时间,食品包装袋、饮料瓶、服装标签齐上阵……这些生活中的物品在孩子们手中传来递去,让他们感受到,原来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老师适时引进百分数的概念,学生们自己水到渠成地进行了总结。
(四)数学教育也要注重生活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生活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就是将儿童本身所固有的童真童趣利用环境的影响、自我人文熏陶、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参与真正来激活它,使他们真正展现出来,一双好奇的眼睛、一张好问的嘴、一个好探索的脑袋,世界在他眼中永远都是那么新鲜。这是对人本身的尊重,尊重人的成长轨迹,实现人的发展,孩子在这种发展中真正享受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快乐成长不仅是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学校开展“远足”活动,教师家长同时参加,同孩子们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数学实践课数据调查,学生同家长一同参与,到超市,到商店.....这样能使孩子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创造和热情,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体育游艺节、教育超市、假期作业展示会……每一项活动都是孩子们激情释放的节日。
学生是有生命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焕发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