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情景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作者】 普 赤

【机构】 西藏仁布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45分钟的效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发散思维?这些难点为我们教育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思考。政治本身是充满哲理、充满智慧的,但好多老师、学生和家长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加之现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使政治课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政治课堂“活”起来。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发现“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潜移默化,感染力强。
  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使用这一方法呢?下面就自己的运用谈谈一些做法。
  一、在引入课题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使教学成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那就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调。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八年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导入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来让学生表演:小品《买笔》(小品内容)放学后,A和B两个学生去买笔,看到一个文具店放钢笔的柜台旁边写着“买一支送一支”,便很高兴的询问价格“店主,请问这种‘英雄’牌的钢笔多少钱一支呢?”店主看他们两个穿的衣服脏乱,便说:“这么贵的钢笔,你们估计买不起,还是看便宜的吧,这种一支要15元呢,有钱吗?”学生A说:“那能不能试一下呢?好用就买。”店主很不情愿地给他们打开试,但是他们试了以后都觉得不是太好写,然后就决定不买了。店主非常生气,恶狠狠地对他们说:“哼,穷学生还来买这种高档笔啊,没的钱就买便宜的撒。”学生B一听觉得自己自尊心严重受伤害,就说:“谁买不起?”,然后生气的掏了15元买了一支,然后喊店主按照他们广告牌上的送一支,但是店主说“哦,这个活动我们早就结束了的,现在不送了。”两个学生非常气愤要求店主退钱,不要了。店主说:“这是生意规矩,卖出去的东西就别想退回来。”A和B觉得跟店主争论不赢,于是就气冲冲的准备离开。突然店主说:“我刚给你们拿了两支出来试,还有一支呢?把你们的书包拿给我检查一下。”学生B说:“我们没偷,为什么要让你们检查?”店主说:“不让检查就说明你们心虚,说明就是你们偷走了。”此时又有几个学生进来买文具,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就打开书包让店主检查了。结果什么都没搜到,店主连句对不起也没说。最后A和B出店门了说:“今天真倒霉啊。”
  小品演完,我给学生提问:A和B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害?他们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小品演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为A和B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感到义愤填膺,有同学已经忍不住提出店员这样做是违法的,搜身行为侵犯了人身权利等。可是问题一出,同学们又知之甚少或是知之不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通过把学生不知到已知、浅知到深知之类的需要创设到到一个生活化的小品情境中,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顺利导入了新课学习。
  二、在授课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中悟理,强化感受性
  具体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参与,让学生想象情境中的人和事,并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品味情境中包含的情、理、趣、韵等多种信息,并互相交流彼此的真实感受、想法,引导学生产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相适应的共鸣情感反应,即感动的、移情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艰苦奋斗精神》这一课中,分析“今天,我们该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我设置了这样一组情境对比:
  情景一、一些同学的衣服,书包都是名牌,这些同学还经常把半个馒头,半盒饭都倒在废料桶里面,学生间攀比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情境二、有的同学学习上生活中碰到难题时,懒得自己处理,大多数的反应就是立即给家长打电话,命令他们到学校帮自己解决,或者直接找老师或者是同学帮忙。
  情景三、教师把《背着妈妈去上学》这篇报道介绍给学生,用通俗的语言,动人的事迹,打动学生的心。
  把情景三同情景一、二相比较,由学生自己去体会、判断。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还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有人认为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不应该穿名牌,也有人认为现在有条件穿名牌也没什么错。气氛非常热烈。在大家激烈的争论中,认识开始逐步清晰。最后达成共识: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在物质消费方面艰苦朴素,不奢侈浪费;在学习生活方面,发奋图强,勇于吃苦、知难而进、全面发展;在思想境界方面,乐观向上、开拓创新、培养艰苦奋斗的崇高美德,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在对新知识的巩固上,创设情境,着眼学生发展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惯。”
  比如:在讲《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时候,我选择录象《邓小平》,这部片子把本章的重点难点都包括进去了,特别是播放到邓小平同志南巡在沿海“划一个圈”的时候,影片本身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下,深圳由一个小鱼村变成了世界的窗口,这时学生们思想上感受到了祖国正日益强盛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就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刻变得非常生动具体,同学们觉得学习思想政治很有趣,因而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总之,在我们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思想的理念下,情境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运用,给思想政治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情境”的运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