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努力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作者】 王银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杉木树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背景材料:
1、云南大学马加爵虽为饱学之士,却是个心胸狭窄、杀害四位同学的残忍之徒。
2、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大量产生。使不少学生缺乏完整的教育。受到创伤的心录极易滋生孤僻、冷漠的性格。
3、四川某县一个15岁的中学生,因长期迷恋上网。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把自己61岁的亲姑姑和8岁的侄女杀死。问其原因,就是想杀人。而选择亲人下手,就是因为亲人不会防备自己,易于得手。
4、贵州一女孩因不满父母对妹妹的所谓“偏爱”,买来毒鼠强,将父母毒死。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班主任无疑是第一责任者。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在背景材料中,一幕幕惨剧告诉我们,加强学生修养,培养更多心理健康,适应现代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单一的成绩评判标准,实行优秀学生和好学生的双轨制,鼓励更多的学生依据自身的智力、心理、体力等因素发展自己。当不了优秀学生,争取成为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好学生,同样光荣,同样成功,同样受到表扬。
第二:爱心教育。教师不仅要爱学生,更应该懂得如何把爱传递给学生。要使学生明白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爱动物、植物等。爱心教育可能是一句温暖、体贴、关怀的话语,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在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
第三:挫折教育。现在的学生,独子居多,大多在鲜花、掌声中出生,在一帆风顺中长大,不知道逆境,经不起挫折。一旦受到不幸和打击,心理失衡,走上极端是完全可能的。要教育学生,人生几十年,不可能总是一马平川,或多或少会经历崎岖不平,荆棘丛生。古今成大事者,在挫折面前都表现得有刃有余,顽强进取。韩信能忍胯下之辱,终成三军统帅,勾践能卧薪尝胆,三越甲终吞吴。
第四:自信教育。据调查,当今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考试心理差,包括成绩优秀的,都表现出紧张和不安。其根源就在于不自信。有一个30岁的矮个子美国人一事无成,一天,他的朋友很兴奋地告诉他,拿破仑在美国有一个私生子,后来私生子又有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讲的是带法国口音的英语,果真如此吗?亨利有些怀疑,但他愿意是事实,最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这时,亨利完全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个子矮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可自卑,他凭着这样的自信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三年后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拥有了自信,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和不屈不扰,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斗志,作为班主任,就应该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信。
第五:乐观教育。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情况瞬息万变,我们要用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竞争。对待一切人和事。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会忽略5%的精彩,受着5%的痛苦的折磨。教会学生处事的方法,拥有宽广的胸怀,乐观的心境,对他们成就事业,顺利走完人生历程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生死教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似乎很忌讳“死”这个词。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珍惜人生几十年的时间,也要尊重别人的健康权、生命权。人是万物之灵,剔开人性,人的生命和地球上一切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热爱动物,保护动物。死亡,意味着生命结束,是一切生命体的必然结果,是自然规律,用不着恐惧,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第七:正确上网教育。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助学习,拓展知识面。但如果沉湎于网络游戏,特别是暴力、血腥游戏,极易诱导学生走火入魔。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的少年杀人案,几乎都是网癔症患者或痴迷者。所以,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上网,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远离网络“黄赌毒”,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第八:珍爱生命教育。生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而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珍爱生命即包括珍爱自己的生命,又包括珍爱他人生命。材料中的学生视生命为稻草,实在令人痛心、惋惜。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在他们的心理上没有爱的种子,所以易变得冷酷、无情。而长期沉湎于网络暴力、血腥游戏的学生,则极易变得残忍、凶恶。
珍爱生命教育正是为了引导这些学生走出误区,从而懂得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总之,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以乐观的心情对待人生,以顽强的精神对待挫折,以一颗爱心善待他人,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云南大学马加爵虽为饱学之士,却是个心胸狭窄、杀害四位同学的残忍之徒。
2、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大量产生。使不少学生缺乏完整的教育。受到创伤的心录极易滋生孤僻、冷漠的性格。
3、四川某县一个15岁的中学生,因长期迷恋上网。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把自己61岁的亲姑姑和8岁的侄女杀死。问其原因,就是想杀人。而选择亲人下手,就是因为亲人不会防备自己,易于得手。
4、贵州一女孩因不满父母对妹妹的所谓“偏爱”,买来毒鼠强,将父母毒死。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班主任无疑是第一责任者。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在背景材料中,一幕幕惨剧告诉我们,加强学生修养,培养更多心理健康,适应现代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单一的成绩评判标准,实行优秀学生和好学生的双轨制,鼓励更多的学生依据自身的智力、心理、体力等因素发展自己。当不了优秀学生,争取成为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好学生,同样光荣,同样成功,同样受到表扬。
第二:爱心教育。教师不仅要爱学生,更应该懂得如何把爱传递给学生。要使学生明白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爱动物、植物等。爱心教育可能是一句温暖、体贴、关怀的话语,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在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
第三:挫折教育。现在的学生,独子居多,大多在鲜花、掌声中出生,在一帆风顺中长大,不知道逆境,经不起挫折。一旦受到不幸和打击,心理失衡,走上极端是完全可能的。要教育学生,人生几十年,不可能总是一马平川,或多或少会经历崎岖不平,荆棘丛生。古今成大事者,在挫折面前都表现得有刃有余,顽强进取。韩信能忍胯下之辱,终成三军统帅,勾践能卧薪尝胆,三越甲终吞吴。
第四:自信教育。据调查,当今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考试心理差,包括成绩优秀的,都表现出紧张和不安。其根源就在于不自信。有一个30岁的矮个子美国人一事无成,一天,他的朋友很兴奋地告诉他,拿破仑在美国有一个私生子,后来私生子又有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讲的是带法国口音的英语,果真如此吗?亨利有些怀疑,但他愿意是事实,最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这时,亨利完全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个子矮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可自卑,他凭着这样的自信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三年后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拥有了自信,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和不屈不扰,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斗志,作为班主任,就应该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信。
第五:乐观教育。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情况瞬息万变,我们要用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竞争。对待一切人和事。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会忽略5%的精彩,受着5%的痛苦的折磨。教会学生处事的方法,拥有宽广的胸怀,乐观的心境,对他们成就事业,顺利走完人生历程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生死教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似乎很忌讳“死”这个词。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珍惜人生几十年的时间,也要尊重别人的健康权、生命权。人是万物之灵,剔开人性,人的生命和地球上一切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热爱动物,保护动物。死亡,意味着生命结束,是一切生命体的必然结果,是自然规律,用不着恐惧,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第七:正确上网教育。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助学习,拓展知识面。但如果沉湎于网络游戏,特别是暴力、血腥游戏,极易诱导学生走火入魔。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的少年杀人案,几乎都是网癔症患者或痴迷者。所以,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上网,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远离网络“黄赌毒”,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第八:珍爱生命教育。生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而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珍爱生命即包括珍爱自己的生命,又包括珍爱他人生命。材料中的学生视生命为稻草,实在令人痛心、惋惜。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在他们的心理上没有爱的种子,所以易变得冷酷、无情。而长期沉湎于网络暴力、血腥游戏的学生,则极易变得残忍、凶恶。
珍爱生命教育正是为了引导这些学生走出误区,从而懂得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总之,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以乐观的心情对待人生,以顽强的精神对待挫折,以一颗爱心善待他人,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