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在游戏中培养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作者】 杨 华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机关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发展智力,形成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语言的发展已然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3--6岁的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福禄贝尔也说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发展方式。在游戏中儿童是最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儿童的语言也是多样的神奇的、充满幻想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类游戏,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丰富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如何有效地利用游戏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效率,达到《新纲要》中所要求的语言教育目标呢?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正确的语音
通过游戏规范幼儿的语音。为了让幼儿在模仿发音的情景中边玩边学,接受我的随机指导,我设置了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区域活动,如听说游戏“奇妙的口袋”活动,我在玩具区放了一个大口袋,内装各式各样的玩具,让幼儿摸一个玩具,说一句话。贝贝摸出一辆汽车说:“这是(sì)汽车(cē)”。我及时给予纠正,贝贝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在“炒白菜”游戏时,丁丁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过程,教师及时提醒:炒(chao)不是(cao),白不是(bei),菜(cai)不是(chai),这样丁丁在游戏里不知不觉练习着正确发音。其他小朋友也很快学会了正确的发音。正确的示范和有目的的练习是帮助幼儿正确发音和克服语言障碍的基础。接龙游戏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可培养孩子正确的发音,丰富幼儿的词汇。在“猜猜,我是谁”中,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围成一圈扮演小动物,大多数幼儿能独立在众人面前准确说出“xx (动物),掌握了鸡“j”、鸭“y”、狗“g”、 猪“zh”的发音;我还与一幼儿同做词语接龙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不仅能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还能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我们园一位有一点发音不是很准确的小朋友,这个游戏对他是具有挑战性的,又要发音标准又要接的快,但几次游戏下来,他基本上能够正确流利的表达了。所以说这一类的益智类游戏在幼儿园如果能更多的去开展,我想对孩子的语言的正确表达有百利而无一弊。
二、在户外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和综合能力。在户外游戏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能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李苗苗小朋友说:“我喜欢铁环,我喜欢与赵子昊玩滚铁环比赛,很刺激;王志说:我喜欢轿子玩具,它是我的大马。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大脑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讲述出自己的游戏感受。在过程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说话欲望都很强烈,连我班年龄最小,语言水平发展较弱的小朋友也会不停地说:“这是高跷……大皮球……汽车、风车、月亮、房子。”等。这些游戏都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而且幼儿在寻找答案时也没有现实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三、通过民间游戏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
幼儿在玩民间游戏时,许多游戏需要边念儿歌边游戏。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在玩民间游戏时,配上相应的儿歌或童谣,既容易掌握游戏规则,又玩得有兴趣。如:《开火车》:开火车,去昭化,柳桥荷花人人夸;开火车,去昭化,平乐古寺人人夸;开火车,去昭化,紫云猕猴人人夸;开火车,去昭化,三国古城扬天下;昭化是我可爱的家。幼儿边玩游戏边背儿歌,吟唱的是昭化幼儿熟悉的人和事物,兴趣特别高,场面也热闹,老师组织起来也轻松。又如《小雨伞》和《切西瓜》、《爆米花》的游戏活动,幼儿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游戏者稍不留神或舌头翻转不灵,就会出现吐字不准、四声不清的差错,引起人们哄堂大笑,促使孩子自觉纠正错误发音。又如:《问答歌》:青青的草儿,红红的花,我唱歌儿骑着马,什么马?大马。什么大?天大?什么天?青天。要求幼儿快速回答,反复练习,同伴的互相交流,达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的语言表达环境,使幼儿觉得很新鲜、有趣,有利于同伴增加交流,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民间语言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 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能力就会得到迅速的提高。为了达到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又有趣不单调的目地,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上语言故事《老鼠嫁女儿》研讨课时,我先通过放课件讲述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再把故事创编成儿歌,让幼儿玩抬花轿娶新娘的游戏,同时念儿歌,在娶新娘的音乐声中,全班幼儿敲锣、打鼓、吹唢呐、抬新娘,活动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又通过民间故事的讲解和表演。让幼儿懂得了善恶、美丑、尊老爱幼、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品德,还要让幼儿了解民间传统的生活习俗,传承了民间艺术。
我还把民间语言游戏《炒黄豆》引进古诗教学《江南春》,幼儿不仅感受到古诗的节奏、韵侓美,配上古诗的音乐,边唱古诗边玩民间游戏,课堂轻松愉悦,幼儿兴趣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五、创设区角游戏活动区,搭建幼儿语言交流平台
幼儿园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区域游戏了,在区域角里幼儿可以自由结合、自由的畅想。我们班级设立许多游戏区域角,让锻炼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在生活一条街区域角,幼儿一起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不但能接触不同职业人物,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如;居民、农民、年轻人、中年人、纽扣、鞋刷、洒水壶、小麦、稻谷……,学会不同场景不同人物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还可以从中学到简单的礼貌用语:“您需要买什么东西,我能帮你吗?”“谢谢”“不客气”“请慢走”等等。
学会倾听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前提,利用区域角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语言发展致关重要。尤其当幼儿兴趣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时,区域角的倾听游戏恰到好处地帮助幼儿倾听。为了培养幼儿倾听的兴趣,我们在民间语言区,通过民间故事《赵飞挑灯战马超》的讲解和表演,让幼儿闭上眼睛,屏息静听,回答“有哪些声音,那是张飞,哪个是马超”,孩子倾听后会很快答出:有战马嘶叫声、战刀砍杀声,众将大吼声等等。幼儿亲身感受到了聆听的快乐,在饶有趣味的故事中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各个不同的区域活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利用区角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既能提高幼儿聆听、 语音、语言交往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良好的言语态度、言语能力、言语习惯的良好发展。
总之,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可以悠然自在地掌握某种语言。我们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游戏中多听、多说、多练,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正确的语音
通过游戏规范幼儿的语音。为了让幼儿在模仿发音的情景中边玩边学,接受我的随机指导,我设置了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区域活动,如听说游戏“奇妙的口袋”活动,我在玩具区放了一个大口袋,内装各式各样的玩具,让幼儿摸一个玩具,说一句话。贝贝摸出一辆汽车说:“这是(sì)汽车(cē)”。我及时给予纠正,贝贝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在“炒白菜”游戏时,丁丁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过程,教师及时提醒:炒(chao)不是(cao),白不是(bei),菜(cai)不是(chai),这样丁丁在游戏里不知不觉练习着正确发音。其他小朋友也很快学会了正确的发音。正确的示范和有目的的练习是帮助幼儿正确发音和克服语言障碍的基础。接龙游戏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可培养孩子正确的发音,丰富幼儿的词汇。在“猜猜,我是谁”中,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围成一圈扮演小动物,大多数幼儿能独立在众人面前准确说出“xx (动物),掌握了鸡“j”、鸭“y”、狗“g”、 猪“zh”的发音;我还与一幼儿同做词语接龙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不仅能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还能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我们园一位有一点发音不是很准确的小朋友,这个游戏对他是具有挑战性的,又要发音标准又要接的快,但几次游戏下来,他基本上能够正确流利的表达了。所以说这一类的益智类游戏在幼儿园如果能更多的去开展,我想对孩子的语言的正确表达有百利而无一弊。
二、在户外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和综合能力。在户外游戏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能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李苗苗小朋友说:“我喜欢铁环,我喜欢与赵子昊玩滚铁环比赛,很刺激;王志说:我喜欢轿子玩具,它是我的大马。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大脑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讲述出自己的游戏感受。在过程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说话欲望都很强烈,连我班年龄最小,语言水平发展较弱的小朋友也会不停地说:“这是高跷……大皮球……汽车、风车、月亮、房子。”等。这些游戏都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而且幼儿在寻找答案时也没有现实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三、通过民间游戏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
幼儿在玩民间游戏时,许多游戏需要边念儿歌边游戏。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在玩民间游戏时,配上相应的儿歌或童谣,既容易掌握游戏规则,又玩得有兴趣。如:《开火车》:开火车,去昭化,柳桥荷花人人夸;开火车,去昭化,平乐古寺人人夸;开火车,去昭化,紫云猕猴人人夸;开火车,去昭化,三国古城扬天下;昭化是我可爱的家。幼儿边玩游戏边背儿歌,吟唱的是昭化幼儿熟悉的人和事物,兴趣特别高,场面也热闹,老师组织起来也轻松。又如《小雨伞》和《切西瓜》、《爆米花》的游戏活动,幼儿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游戏者稍不留神或舌头翻转不灵,就会出现吐字不准、四声不清的差错,引起人们哄堂大笑,促使孩子自觉纠正错误发音。又如:《问答歌》:青青的草儿,红红的花,我唱歌儿骑着马,什么马?大马。什么大?天大?什么天?青天。要求幼儿快速回答,反复练习,同伴的互相交流,达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的语言表达环境,使幼儿觉得很新鲜、有趣,有利于同伴增加交流,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民间语言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 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能力就会得到迅速的提高。为了达到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又有趣不单调的目地,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上语言故事《老鼠嫁女儿》研讨课时,我先通过放课件讲述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再把故事创编成儿歌,让幼儿玩抬花轿娶新娘的游戏,同时念儿歌,在娶新娘的音乐声中,全班幼儿敲锣、打鼓、吹唢呐、抬新娘,活动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又通过民间故事的讲解和表演。让幼儿懂得了善恶、美丑、尊老爱幼、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品德,还要让幼儿了解民间传统的生活习俗,传承了民间艺术。
我还把民间语言游戏《炒黄豆》引进古诗教学《江南春》,幼儿不仅感受到古诗的节奏、韵侓美,配上古诗的音乐,边唱古诗边玩民间游戏,课堂轻松愉悦,幼儿兴趣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五、创设区角游戏活动区,搭建幼儿语言交流平台
幼儿园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区域游戏了,在区域角里幼儿可以自由结合、自由的畅想。我们班级设立许多游戏区域角,让锻炼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在生活一条街区域角,幼儿一起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不但能接触不同职业人物,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如;居民、农民、年轻人、中年人、纽扣、鞋刷、洒水壶、小麦、稻谷……,学会不同场景不同人物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还可以从中学到简单的礼貌用语:“您需要买什么东西,我能帮你吗?”“谢谢”“不客气”“请慢走”等等。
学会倾听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前提,利用区域角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语言发展致关重要。尤其当幼儿兴趣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时,区域角的倾听游戏恰到好处地帮助幼儿倾听。为了培养幼儿倾听的兴趣,我们在民间语言区,通过民间故事《赵飞挑灯战马超》的讲解和表演,让幼儿闭上眼睛,屏息静听,回答“有哪些声音,那是张飞,哪个是马超”,孩子倾听后会很快答出:有战马嘶叫声、战刀砍杀声,众将大吼声等等。幼儿亲身感受到了聆听的快乐,在饶有趣味的故事中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各个不同的区域活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利用区角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既能提高幼儿聆听、 语音、语言交往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良好的言语态度、言语能力、言语习惯的良好发展。
总之,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可以悠然自在地掌握某种语言。我们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游戏中多听、多说、多练,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