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 胡鹏君

【机构】 浙江兰溪市永昌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基于当前学情和教学现状,在分析和探讨初中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从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材特点、学生英语认读能力水平、学生英语兴趣动机和意志品质,以及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和途径,帮助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希望我们的探索对于初中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使教师和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和满腔的热情走进新课堂,运用新理念,践行新课程,进而保证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
  关键词:初中起始阶段 英语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英语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地域性、学校间、班级间以及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日益显现,而且这种差距在初中起始阶段日益显现出来,如果这种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必将会越来越差,而且这种差距随着年级段的上升而不断地加大,因此从初中起始阶段分析和探讨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策略,显得非常必要。
  一、学情分析
  笔者今年任教新教材七年级英语,刚开始,小学和初中衔接的四个模块的教学,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较好,这是因为教学内容简单,没有什么新的词汇和句型,学生基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效果良好。过了一个月,进入真正的初中阶段任务学习后,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渐渐显得有些吃力,有的学生开始掉队。笔者与英语组其他教师提起这种现象,同事们反映的情况也基本类似。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基础单词和句子认读跟不上,有的单词和句子甚至教读了十多遍了,可是部分学生还是不会,甚至发现有的学生用汉语拼音在单词边上做注释;二、单词和简单句子拼写跟不上,有的学生只能完成选择和连线题型练习,主观题型无可奈何,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抄写他人作业的现象;三、课堂任务活动时,有的学生需要反复地盯着书本和黑板提示断断续续地进行,合上英语课本后,什么都说不出;四、听力任务活动时,有的学生非常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无所适从。分析这些英语学习掉队的学生发现:一、小部分学生其他科目成绩较好,由于英语学科短板,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二、多数掉队学生所有科目学习都不理想;三、男生掉队所占比例远高于女生。
  针对此种现象,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我对英语学习情况做了一次摸底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70份,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学生答卷总体比较真实,可信度较高。问卷量化分析:首先,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来看,统计数据显示,50%以上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其中,非常感兴趣者只占20%);而没有什么兴趣的学生占20%。但是我们也清楚地得出,处于中间状态,即对英语学科表示有一点感兴趣的学生也占30%,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这批学生的成绩基本处于中间水准,如果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的话,那将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在他们现有兴趣的基础上注意保护的话,这必将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和提高他们的兴趣动机,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培养和提高中间部分及以下学生的兴趣动机,应成为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另外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只有10%左右的学生能够经常性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建议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说要加强英语练习,不能给出较为全面的建设性意见,忽略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在理想教师方面:绝大多数同学都提出了尊重学生、作业不能太多、下课及时、不放弃和不抛弃学生等。
  此次对两个班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让英语教师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使我得以结合班级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个体特点和个体差异,运用适宜的方法策略,努力地改变班级现状有了可能。
  二、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英语学困生”],主要是指英语学习习惯不好,英语学习成绩低下,英语学习心理有障碍,英语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英语学困生的外在表现是智力因素,但其根本往往是非智力因素。现根据所任教七年级两个班级英语学困生的特点,结合班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初中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原有英语基础不好。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目标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结束时,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参加了剑桥英语和新东方英语学习,并且获得了相应的英语水平等级证书;而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业成绩就不及格,因此进入中学第一天开始,就背负着英语学习的心理负担,上课听不懂,失去学习的动机兴趣,缺乏自信意志,同时也给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老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2、中学英语教材难度和要求相应加大。随着近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义务阶段初中英语教材也进行了四轮的转换。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时代特征。
  3、英语单词的认读和识记能力方面的影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跟不上,最基本的在于单词不会认读和不会拼写,从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来越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影响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听、说和写等技能的发展。
  通过对初中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成因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基于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材特点。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任务分层教学,合理设计符合不同学生特点的英语课堂,丰富英语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二)基于学生英语认读能力水平方面。英语教师在初中起始阶段,就要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去学会自己认读单词、对话和课文,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
  (三)基于学生英语兴趣动机和意志品质方面。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兴趣动机,建立立体展示平台和交流平台,必要时对学生做一点心理疏导。
  (四)基于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方面。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起始阶段,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要强调和重视各类规范的养成和保持。
  三、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和途径
  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进一步探讨初中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一)基于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材特点。
  1、建立“一对一”辅导员制。
  给英语学困生每人指定一位英语相对较好的学生,尽量地给这些学生提供阅读、作业指导、英语认读等方面的帮助。另外要求学员每天到辅导员处,认读5个单词并且正确的拼写单词,辅导员每天在表格上注上日期和完成情况,原本以为这样的要求对英语学困生有一定的压力,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情况来看,学困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比预期的要好得多。
  2、任务分层促进策略。
  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英语成绩不理想是导致学生放弃这门功课的主要非智力因素,因为屡屡受挫后,学困生得不到肯定和体验不到成就感,从而失去了信心。因此在学习任务上分层促进,给学困生一个台阶并且适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3、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教文本和学生特点,有效地整合和拓展文本;要有意识地创设活动和任务,创造出和谐的与人交往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教师所设定的活动或任务尽可能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的事例相贴近,让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有兴趣。英语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设计一些简单问题,适时提问英语学困生,时时提醒他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开小差。
  (二)基于学生英语认读能力水平方面。
  七年级学生对单词和课文认读能力不是很好,有时新单词已经领读了十来遍,仍有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读。英语学习过程中,认读单词和课文是最基本的,不会读的学生英语肯定很难学好。
  1、系统教授英语音标。
  系统教授英语音标并且在每个新单元单词学习时,让学困生根据所教音标自己先读出单词、句子和对话等,老师帮助纠正并向学生强调组合发音的规律。通过不遗余力的训练,现在他们对单词和课文的认读能力明显提高,自己也感觉到,现在教学生新单词时省力了不少。
  2、加强听读监控。
  现在每天除了在学校强化英语的听读外,我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英语磁带资源,每天晚上听读本模块或预习新模块的单词、对话和课文三遍,另外课堂上英语教师也随机抽查学生的英语认读情况。
  3、辅导员责任制下的“英语新课五步学读法”。
  每个新模块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自己或者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做到“(课前)自读——(课内)范读+听读+领读——(课后)诵背”。
  课前自读方面:新模块学习前,要求学生在会读音标和占有一定的英语磁带等资源的前提下,自己提前认读单词、对话和课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找辅导员帮忙。课前的自读,让英语学困生有了压力,通过辅导员的帮助,变压力为动力,促使他们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认读能力,这也是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
  课内范读方面:有了课前自读前,再让学生课堂上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困生可以分段进行范读操作,主要是为了激励学困生的兴趣动机、自信的意志以及分享参与英语的体验。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积极引领学困生逐步进入角色,消除心理障碍。
  课内听读方面:是让学生跟英语音频进行操作,通过听读,可以比较之前的范读情况,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改进语音、语调和连读等。
  课内领读方面:是在范读和听读的基础上,在课堂内选取同学带领全班进行领读,一方面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也在无形中形成某种压力,促进和激励学生,当领读的同学读的不规范或者不正确时,全班同学给予纠正,这样领读的学生印象就会特别深刻。
  课后诵背方面:制定任务促成小组和任务促成进程表,在制定任务促成小组时,充分考虑到三点:一是组员不能太多,2~3名组员即可,以免影响组长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二是组长任免上,尽量多给英语学困生机会,让英语优等学生到学困生那里去诵背,让组长到优等生那里去诵背,这样就给学困更多的听的机会,同时也带给他们一点优越性、责任意识和自信心,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三是确定任务时做到精挑细选。尽量选取比较好的句子和语段,为以后的写作做铺垫和积累。
  (三)基于学生英语兴趣动机和意志品质方面。
  1、教师无声语言。
  教师课堂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更倾向于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例如学生们在做小动作或者开小差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次重语调、一次走动、一次停顿等等,意思是提请有关学生注意,同时还不影响其他学生或干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表扬学生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拍一拍手,竖一回大拇指等等,即能达到表扬的效果,同时还能节约课堂时间。
  2、学困生转化与优化育人环境相结合。
  笔者就是班主任,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我正在尝试将英语学困生转化与优化班级育人环境结合起来。一个班级的学科教学与这个班级的班风学风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班级内开展诊断班级“短板”,创建温馨之家,突出班级内涵等活动。
  温州名班主任项严堂老师曾经说过,他愿意当一辈子的班主任,并且在他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一直充满着激情和创新意识感动之余,我也尝试在班级内开展一系列活动,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养成并保持持久的学习激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己要养成并保持持久的教育和学习激情。班级的这种激情一旦常态化为一种班风,就可以落实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上,首先得益的很可能是英语,因为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如果上述情性成为现实,那么对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基于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方面。
  1、英语课堂管理规范策略。
  从第一节英语课堂开始,我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了英语课堂纪律规范、英语课堂语言规范、作业书写规范、作业纠正规范、课内外检查规范、听写订正规范、课前预习规范、英语认读规范、知识点整理规范和作文本整理规范等等。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集体促成和任务促成等策略和途径,利用组内成员和任务成员之间相互制约和激励等方式,确保了英语课堂的顺利开展以及提升了课堂的质量。
  2、坚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语境,满足学生听和说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以此去基础,帮助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学会整理。
  教师本身是一个整理者,教师不要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全部地复制给学生。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自己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应该指导和帮助学生尝试更好的方法去学习英语,增强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四、结束语
  上述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材特点、学生英语认读能力水平、学生英语兴趣动机和意志品质、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探索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和途径,相信对于初中起始阶段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也为同行们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年。
  2.陈青芳、陈泽诞《分析“差生”特点 改进英语教学》2005年。
  3.余四祥《新课程在农村小学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和对策》2004年。
  4.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