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引导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自主设计语文课外作业》有感

【作者】 何兰英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得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外作业是课内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是目前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业重现成、多巩固,以书面作业和结论性评价为主。为此,我们碗窑乡中心课题组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性作了调查分析,并在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力求课外作业形式上实现多样化,真正符合新课标对语文作业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设计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好的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收获是有益的补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二)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教师对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困惑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可见这样的情景:放学前,教室将学生的课外作业抄在黑板上,学生因为急着要回家或者想早点玩,在作业本上七歪八扭地写着67 67 这样的作业根本就无“效”可言,你对有效的小学课外作业有何困惑或建议?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有效性不大原因有家长忙于劳作、打工对孩子缺少督促,多数为老师一头热。学生的课外书尤其是后进生极少,对日积月累的常规作业拓展面不够。老师学科观较严重,布置的家庭作业以书面的、短时巩固知识性的练习居多,缺少活动型,渗透型、长远型的有利于学生语文多方面素养提高的作业。 
  (三)研究基础 我们课题组的衢州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有效开发利用地方课程的操作策略》已于去年下半年完成,并通过认证。在结题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其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等。我们认为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开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在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我们作业的有效性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会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研究构想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农村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现状,从学生作业有效性出发,分析学生作业的兴奋点,寻找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创造性的生活化作业等。 
  2.探寻保持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当学生的作业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完成作业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竞赛、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点科学地进行作业设计,科学地布置作业。
  (二)研究原则 
  科学性原则:传统作业常有盲目累加,以多取胜的势头,这种题海战术既苦了学生也苦了教师。有效性家庭作业的设计力求具有科学性,一方面在“量上动手术”,在“质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注意前后联系,注意学科联系,注意横向联系,促进知识迁移。 
  多样性原则:有效性家庭作业力求使作业走上多样化道路。多样性是指内容多样性,可以是字词练习方面的,也可以是课文分析方面的,或者是作文练习、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性,可抄、可看、可听、可演;答案多样性,有些作业不限于一种结果;目标多样性,不限于认知、记忆,更强调发散性思维及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我们的家庭作业习惯上都是同一标准,这势必造成强者兴趣减弱,弱者畏难扫兴的局面。事实上,学生的水平并不一样,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有效性家庭作业较为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具有层次性特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适当的作业内容而消除了挫折感。 
  趣味性原则:传统家庭作业常常流于形式,作业内容枯燥、干巴,学生往往把其当作苦差事,提不起作业兴趣。据调查研究,小学生的作业心理是厌多、图快、喜新,有效性家庭作业的设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原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要为学生服务。
  (三)研究的对象 我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时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所以课题组全体教师也是研究对象。
  (四)研究的方法 以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与做法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立课题组 
  2.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学生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以及家长问卷表,调查后集中进行资料的分析。
  3.实施细则、计划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资料学习:在这一阶段期间,课题组成员在已有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以及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小学语文发展性家庭作业的特点、形式、要求以及设计策略作出了深入研究,并及时做好教学反馈记录,进行交流、研究讨论,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和相关论文交流。
  第二阶段: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1.调查原因,为有效作业的开展做好准备 
  2.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展现学生个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3.作业实践性特点让学生学会思考
  4. 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使孩子们乐学  
  5.兼容性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 
  6.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更易让孩子接受 
  四、实验研究的效果和作用
  促进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 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基础的作业类型,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作业情境,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也都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