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议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
【作者】 张 峰
【机构】 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重要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把准备活动当作一种形式,敷衍了事。事实上,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
一、准备活动的作用
1.准备活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各中枢间的暂时联系得到迅速的提高,提高了大脑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得到增强,对新技术能很快地建立运动力定型,为学习新技术奠定基础。
2.准备活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心脏的工作效率加强,心输出量增大,肌肉中血流量增加,同时呼吸加快,肺活量增大,肺部气体变换加快。这可使内脏器官功能预先得到增强,植物性器官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使体内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得到加强,有效的防止了肌体过早的产生疲劳,避免了因运动量过大而产生的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不良现象。
3.准备活动能提高体温,防止运动损伤。通过练习,体温调节功能加强,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神经传导的速度,加快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降低了肌肉的粘滞性,防止了在正式练习时因强度过大而发生的各种运动损伤。
4.准备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的练习,特别是组合新颖、动作优美、节奏感强的身体练习,学生就能在心理上由感觉到感知;由注意到记忆,表现出愉快兴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愿望和兴趣。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条件。
二、准备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慢跑,一套基本体操,一个简单游戏,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2.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项准备活动。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专项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节能力,为正式练习作好机能和技术的准备,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通过练习以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接近或达到最佳状态。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3.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俗套、呆板。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三、准备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建议
1.准备活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学习态度得到端正,从而全身性的投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准备活动做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重视程度,更取决于学生的认真态度。如果学生不重视,任教师如何精心组织安排也是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的,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准备活动的效率。教师以自己标准、优美的示范和准确宏亮的口令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准备活动内容要不断更新。要克服单调死板又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内容编排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所侧重。如:低年级的学生可选择一些活泼、轻松的模仿操和一些协调性较低的游戏,高年级可选择一些刚劲有力、富有朝气的双人操、武术操、健美操和游戏等等。
3.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组织形式,准备活动的队形应不断的变化,如横队、纵队、圆形队、梯形队及各种图案队形,各种场地布置要整齐美观,从而激发起学生跃跃欲试之情。经常选编一些符合场地条件,气候特点和教材性质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准备活动的作用
1.准备活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各中枢间的暂时联系得到迅速的提高,提高了大脑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得到增强,对新技术能很快地建立运动力定型,为学习新技术奠定基础。
2.准备活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心脏的工作效率加强,心输出量增大,肌肉中血流量增加,同时呼吸加快,肺活量增大,肺部气体变换加快。这可使内脏器官功能预先得到增强,植物性器官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使体内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得到加强,有效的防止了肌体过早的产生疲劳,避免了因运动量过大而产生的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不良现象。
3.准备活动能提高体温,防止运动损伤。通过练习,体温调节功能加强,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神经传导的速度,加快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降低了肌肉的粘滞性,防止了在正式练习时因强度过大而发生的各种运动损伤。
4.准备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的练习,特别是组合新颖、动作优美、节奏感强的身体练习,学生就能在心理上由感觉到感知;由注意到记忆,表现出愉快兴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愿望和兴趣。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条件。
二、准备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慢跑,一套基本体操,一个简单游戏,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2.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项准备活动。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专项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节能力,为正式练习作好机能和技术的准备,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通过练习以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接近或达到最佳状态。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3.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俗套、呆板。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三、准备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建议
1.准备活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学习态度得到端正,从而全身性的投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准备活动做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重视程度,更取决于学生的认真态度。如果学生不重视,任教师如何精心组织安排也是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的,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准备活动的效率。教师以自己标准、优美的示范和准确宏亮的口令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准备活动内容要不断更新。要克服单调死板又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内容编排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所侧重。如:低年级的学生可选择一些活泼、轻松的模仿操和一些协调性较低的游戏,高年级可选择一些刚劲有力、富有朝气的双人操、武术操、健美操和游戏等等。
3.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组织形式,准备活动的队形应不断的变化,如横队、纵队、圆形队、梯形队及各种图案队形,各种场地布置要整齐美观,从而激发起学生跃跃欲试之情。经常选编一些符合场地条件,气候特点和教材性质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