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体育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作者】 赵新光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9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真正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由于学生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其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提高。这对学生在将来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能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身体锻炼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们的体育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真正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一.体育兴趣的含义: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依据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体育兴趣理解为:学生从事体育(或体育中某一内容)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体育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比较有限,并且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但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改变和发展,新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上的引导去培养、发展、巩固的。
二.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其体育兴趣。
1.学生生理特征及教学中注意事项:
学生时代他们的骨骼、肌肉以及各内脏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骨不断长长变粗,肌肉弹性增强,各内脏器官不断发育,在这个时期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其生理特点,避免过量负重练习和长时间静止用力练习,在课的安排上应控制一定强度和时间,做到适量适度,多安排强度小,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中多采用直观的、变换的、多样的手段,在对培养和提高此年龄段的学生的体育兴趣意义重大。
2.学生心理特征及教学中注意事项: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由于考虑到以上情况,因此在对这个年龄段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时,除了要安排运动量和强度适当的体育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对他们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对差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纠正。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几点建议:
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学生已有的某些体育兴趣是较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因此,他们已有的某些体育兴趣是可以改变和拓展的,教师可以通过某些形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点作出努力:
1. 尊重信任、表扬激励
我们要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拥护者和有力后盾。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即在教学中要针对他们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方面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比如:学生完成练习的程度很好,可以运用表扬、称赞、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对着学生满意地点点头、微笑、高兴地鼓掌、翘起拇指表示自己喜悦之情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表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满意,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变得更加愉快;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惧、恐惧的情绪时,教师用点头、微笑、信任的目光、鼓励的手势来表示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从教师无声语言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
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从而慢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对获取成功的愿望,这样他们就能较快地掌握技能、技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们就可以不断的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慢慢向好的同学靠齐。
2.改变形式、寓教于乐
兴趣是体育锻炼的动力源泉和营养剂。它能使学生坚定意志,树立信心,培养顽强毅力与良好的情绪情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是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总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看,学生练,因此,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各种自身能力也受到压抑,得不到发展。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足,就难以调动自觉锻炼的积极因素。所以我们要经常改变教学形式,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手段,创设一种快乐、和谐的课堂场景和气氛,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亲身体验,这样体育的才能和活动能力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上体育课时精神焕发,干劲倍增,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的情感,从而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中体验到更多的体育乐趣。如:队列练习时采用限时快速集中,解散,报数用数学运算,外语报数,自然地形跑可让学生轮流带跑领跑,加上“几何图形”跑,变换节奏跑,拍手踏脚跑等,在准备不分可交替进行器械操,韵律操,长短绳练习,武术套路,活动性游戏等,使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化,短跑练习时可用让距跑、追逐跑、叫号跑、接力跑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快速跑练习的兴趣。另外教学中多采用游戏和竞赛法,初中学生往往一听到比赛,劲道就会马上提高起来,摩拳擦掌,兴高采烈,这就结合了青少年好斗好胜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练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而针对女生喜爱健美操的特点,我们编排了一些多样化的器械健美操,素质健美操,关节操,双人健美操,势地健美操等,教法中运用“跟我练”“跟我做”以分解与完整结合,加上快慢节奏变换等方法,深受广大女生的喜爱,从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3.分层教学,同等评优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普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同班同学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在身高、体重、心理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应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生分成二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为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第二层次为身体素质一般和相对差的学生,各层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践证明:分层教育同等评优后,使学生学习和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4. 加大投入,完善设备
体育教学设备,包括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没有能够利用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是不行的。只有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得到了完善,教师的体育教学才不会单调,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会得到提高。近年来,我校投入资金购置了必要的体育运动器材,铺设了塑胶运动场地,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有了基础和保障。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很好的热情,在体育课前,教师应检查好器材、设备,不使用破旧、不安全的器材设备,这样可以避免场地、器材出现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还可以把场地、器材布置更加新颖、别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中国学校体育》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4年
3、《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杂志社.2013年
4、《普通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由于学生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其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提高。这对学生在将来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能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身体锻炼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们的体育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真正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一.体育兴趣的含义: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依据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体育兴趣理解为:学生从事体育(或体育中某一内容)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体育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比较有限,并且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但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改变和发展,新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上的引导去培养、发展、巩固的。
二.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其体育兴趣。
1.学生生理特征及教学中注意事项:
学生时代他们的骨骼、肌肉以及各内脏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骨不断长长变粗,肌肉弹性增强,各内脏器官不断发育,在这个时期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其生理特点,避免过量负重练习和长时间静止用力练习,在课的安排上应控制一定强度和时间,做到适量适度,多安排强度小,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中多采用直观的、变换的、多样的手段,在对培养和提高此年龄段的学生的体育兴趣意义重大。
2.学生心理特征及教学中注意事项: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由于考虑到以上情况,因此在对这个年龄段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时,除了要安排运动量和强度适当的体育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对他们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对差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纠正。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几点建议:
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学生已有的某些体育兴趣是较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因此,他们已有的某些体育兴趣是可以改变和拓展的,教师可以通过某些形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点作出努力:
1. 尊重信任、表扬激励
我们要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拥护者和有力后盾。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即在教学中要针对他们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方面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比如:学生完成练习的程度很好,可以运用表扬、称赞、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对着学生满意地点点头、微笑、高兴地鼓掌、翘起拇指表示自己喜悦之情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表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满意,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变得更加愉快;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惧、恐惧的情绪时,教师用点头、微笑、信任的目光、鼓励的手势来表示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从教师无声语言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
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从而慢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对获取成功的愿望,这样他们就能较快地掌握技能、技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们就可以不断的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慢慢向好的同学靠齐。
2.改变形式、寓教于乐
兴趣是体育锻炼的动力源泉和营养剂。它能使学生坚定意志,树立信心,培养顽强毅力与良好的情绪情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是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总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看,学生练,因此,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各种自身能力也受到压抑,得不到发展。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足,就难以调动自觉锻炼的积极因素。所以我们要经常改变教学形式,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手段,创设一种快乐、和谐的课堂场景和气氛,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亲身体验,这样体育的才能和活动能力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上体育课时精神焕发,干劲倍增,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的情感,从而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中体验到更多的体育乐趣。如:队列练习时采用限时快速集中,解散,报数用数学运算,外语报数,自然地形跑可让学生轮流带跑领跑,加上“几何图形”跑,变换节奏跑,拍手踏脚跑等,在准备不分可交替进行器械操,韵律操,长短绳练习,武术套路,活动性游戏等,使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化,短跑练习时可用让距跑、追逐跑、叫号跑、接力跑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快速跑练习的兴趣。另外教学中多采用游戏和竞赛法,初中学生往往一听到比赛,劲道就会马上提高起来,摩拳擦掌,兴高采烈,这就结合了青少年好斗好胜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练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而针对女生喜爱健美操的特点,我们编排了一些多样化的器械健美操,素质健美操,关节操,双人健美操,势地健美操等,教法中运用“跟我练”“跟我做”以分解与完整结合,加上快慢节奏变换等方法,深受广大女生的喜爱,从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3.分层教学,同等评优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普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同班同学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在身高、体重、心理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应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生分成二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为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第二层次为身体素质一般和相对差的学生,各层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践证明:分层教育同等评优后,使学生学习和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4. 加大投入,完善设备
体育教学设备,包括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没有能够利用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是不行的。只有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得到了完善,教师的体育教学才不会单调,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会得到提高。近年来,我校投入资金购置了必要的体育运动器材,铺设了塑胶运动场地,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有了基础和保障。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很好的热情,在体育课前,教师应检查好器材、设备,不使用破旧、不安全的器材设备,这样可以避免场地、器材出现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还可以把场地、器材布置更加新颖、别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中国学校体育》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14年
3、《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杂志社.2013年
4、《普通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