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作者】 金 花

【机构】 四川省阿坝州外国语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课程改革给体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体育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体育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们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探讨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课;上课。
  一、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体育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过去的体育教学是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重,教材是中心,体育教师只有教材意识,教学始终是在演“独角戏”,“新体育课”看重的不是竞争,而在乎每个学生的表现。而新课程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昌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个性特长。
  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例如《篮球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
  三、多形势,多手段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设计的活动生活化、趣味化、富有故事情节童话化,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合理的运用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苏霍姆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导人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创设情境,以迎合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并且长久地保持在学习中。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仅仅以动作技能的教学为中心,将枯燥乏味的动作讲解和训练融入到真实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容易感到疲劳和枯燥,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音乐情境来实施教学的方法,用舒缓的音乐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美好,且节奏感强的音乐能够振奋学生的精神、鼓舞学生的士气。学生很快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
  五、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习时心态好,积极性高,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课时应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尽可能做到学习游戏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尽量做到分解。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要求,这样学生才有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
  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如果说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话,那么如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体验到学习成果的甘甜的话,那将会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树立终生体育观念有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时候,我只是对立定跳远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立定跳远方法“怎样跳得更远”。第二节课的时候,学生自己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同学们的方法各种各样,但是都基本能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方法和步骤。我这时再对动作中的不规范地方进行稍加纠正,对做的好的跳远方法进行表扬,并进行示范给其他同学。我再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好方法运用到比赛当中去,学生在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跳远冠军,自然就大大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参与运动的渴望。
  七、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体育教学新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能够与学生达成一种无形的默契,使得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上,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诣热烈的氛围,不仅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
  八、分层次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台阶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九、发挥学生的评价。(下转第17页)
(上接第21页)
  只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达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增加其自信心的表现。要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包括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等等。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而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这种评价可以是以小团体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个体对个体间的评价。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功能、多目标已被不断拓展。新课程下一节体育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诸多因素,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做好本专业的同时,应从教材、教学条件、学生性格、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去考虑、研究,采取各种不同的创新教学模式,深化素质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实现教育教学的认知、情感、技能三维目标。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素质第一”“终生体育“的现代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www.sport120.com黄德炜 《认知新课标,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海淀论文集 2004,
  (2)曾 琦  陈向明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3)林良富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宁波出版社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