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实施翻转课堂 实现课堂高效
【作者】 刘富强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为此,在教学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所以在教学前要抓好课前视频制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教前调研,教学有目的进行教学,避免盲目重教,为教学作好准备;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有针对性进行教学,然后当堂检查学生的作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前调研 做引导者 当堂练习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用新的教法代替旧的教法,用先进的手段代替旧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过去的小学课堂数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在台下接受知识,课后学生回家做作业这个模式教学,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失去学习的主动权,课堂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由过去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短小精致的小视频,初步掌握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和难点,然后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一、学生观看短小的视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成一个短小精致的视频,目的是将学习新知识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复杂变成简单,由枯燥变为生动,通过观看这些直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深入感悟,迅速投入到学习的思考中,例如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节课之前,制成一个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学习。
1.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当学生通过看视频,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合作探究,经过思考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它记下来,如何进行统计?怎样选出最好的10人参加比赛?将这些不懂的问题集中在上课之前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不得不学习,不得不进行深入的钻研,找出疑难问题,从中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之前,教师将教材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只有3分钟的微小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观看书,从一个班级中有20人,只能从中挑选10人参加跳舞比赛的场面,作为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统计”这个概念。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现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的程度上靠形象思维进行,抽象的知识对小学生学习是起不到帮助作用,而动作操作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说,不仅必要,而且很有帮助作用,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探究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上面教师通过制作这个短小的视频,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怎样学习好“统计”这方面的知识做好准备。
二、做好教前调研,为教学作好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一个特点就是要做好课前的调查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研究教学方法,重新制订教学措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1.课前检查,掌握学情
当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后,为了进一步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准备,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如,一是不知如何理解分数?二是从高到低选取不是更好吗?三是如何区别中位数、平均数和合数?等,学生提的问题有新知识,也有旧知识,有简单的问题也有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重新制定教学过程方案,重新制定教学措施办法,作深入的思考,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做好准备。
2.根据学情,研究教法
由于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反馈后,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重新制订教学方案,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由教学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变成一个由被动学习者变为自主探究的主动者。在知识的海洋里展翅飞翔,这样教学方式的转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教《统计》例1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统计时,教师出示20候选人的身高情况如下。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数据,说一说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经过学生的细心观察,教师聆听学生的汇报,并作归纳。有的学生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取众数参加?”有的学生说:“什么是平均数?”有的学生说:“我不明白什么样身高才能参加比赛?”
虽然同一班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围绕学生最普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但是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而是引导者;不是教学者,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启发者。请看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平均数?谁能帮助同学解答这个问题?
生1:所谓平均数就是一样多,将20个人的身高它的平均数就是1.475M
师:是不是,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生:(一会儿)学生纷纷计算出来了,举手回答:是的。
师:不错,这个问题同学都能解决了,还有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不会理解什么是“中位数”,又有谁帮助这个同学解决?
生:按照20位同学的身高排列,14.85m刚好排在中间,所以为中位数。
师:同学们明白了,数一数1.485M是不是在中间?
师:学生经过数一数以后,举手回答是。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什么是众数?又有谁来帮助他解决?
生:所谓众数就是在20个同学的身高中,共算出有7个人是1.52M,占有人数多,所以1.52M是众数。
师:同学的刚才听了,现在明白了什么是众数,你们也从中明白应该选择多少身高参加比赛了吧?
生“异口同声回答明白了。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说明很多同学的学习能力很高,能够开动脑筋地想问题,解决问题,希望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学习的主动者,是学习的探索者,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这样的教学与过去的教学模式刚好相反,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在学习掌握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学生知识
当实施“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把课外作业安排到课内完成,当学习完新的知识以后,老师就是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如学习《运算定律》例1后,教师布置课后练习五第一题。
1.学生进行作业练习
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做作业,一边观看学生是否解决?在检查中发现有下面的情况:有的学生仍然不是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方法不对等。
2.教师重新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强调运用“运算定律”时,要灵活,在式子数字中要找相加起来是整10,是整100,然后进行相加后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再继续练习。如“24+42+76+58”根据这个式子,思考哪两个数相加是整10或者100的,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有的学生说:“24+76﹦100”,有的学生说:“42+58﹦100”。经过教师的重复讲解之后,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3.学生再继续练习
做第一题,教师到学生座位看一看学生通过讲解是否能够用方法进行解答。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学生基本上做完,于是,教师当堂集体评讲,这样学生在学习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但训练学生的学习能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学生巩固练习
学生继续进行作业的练习,目的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由于上面将课外作业转变为课堂作业,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运计算定律方法运用到练习中。教师通过检查发现,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做错了,这说明学生没有掌握运算定律运用,于是教师再在黑板上进行重复讲解,如何运用定律,重点讲如何找出整10或者100,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的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样形成了“学习运算定律——学生通过运用定律练习——教师发现错误,再教学生如何运用定律——学生再练习”四个环节,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落到实处,提高学习效益。
总之,翻转课堂实质上是先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做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中筛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教师也及时通过在课堂检查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和培养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及时采取教学措施,进行补救,及时消除学习中的知识隐患,当不留知识不懂知识,不留知识的模糊知识,让学生一课一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工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小学教学》 2013.07
[2]邓君强《玩转“翻转课堂”彰显个性教学本质》2013.08
[3]冯顺川《让课改的阳光照进,实现教育高效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08-01
[4]张小燕《“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教学月刊小学版》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前调研 做引导者 当堂练习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用新的教法代替旧的教法,用先进的手段代替旧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过去的小学课堂数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在台下接受知识,课后学生回家做作业这个模式教学,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失去学习的主动权,课堂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由过去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短小精致的小视频,初步掌握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和难点,然后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一、学生观看短小的视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成一个短小精致的视频,目的是将学习新知识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复杂变成简单,由枯燥变为生动,通过观看这些直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深入感悟,迅速投入到学习的思考中,例如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节课之前,制成一个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学习。
1.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当学生通过看视频,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合作探究,经过思考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它记下来,如何进行统计?怎样选出最好的10人参加比赛?将这些不懂的问题集中在上课之前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不得不学习,不得不进行深入的钻研,找出疑难问题,从中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之前,教师将教材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只有3分钟的微小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观看书,从一个班级中有20人,只能从中挑选10人参加跳舞比赛的场面,作为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统计”这个概念。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现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的程度上靠形象思维进行,抽象的知识对小学生学习是起不到帮助作用,而动作操作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说,不仅必要,而且很有帮助作用,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探究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上面教师通过制作这个短小的视频,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怎样学习好“统计”这方面的知识做好准备。
二、做好教前调研,为教学作好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一个特点就是要做好课前的调查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研究教学方法,重新制订教学措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1.课前检查,掌握学情
当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后,为了进一步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准备,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如,一是不知如何理解分数?二是从高到低选取不是更好吗?三是如何区别中位数、平均数和合数?等,学生提的问题有新知识,也有旧知识,有简单的问题也有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重新制定教学过程方案,重新制定教学措施办法,作深入的思考,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做好准备。
2.根据学情,研究教法
由于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反馈后,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重新制订教学方案,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由教学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变成一个由被动学习者变为自主探究的主动者。在知识的海洋里展翅飞翔,这样教学方式的转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教《统计》例1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统计时,教师出示20候选人的身高情况如下。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数据,说一说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经过学生的细心观察,教师聆听学生的汇报,并作归纳。有的学生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取众数参加?”有的学生说:“什么是平均数?”有的学生说:“我不明白什么样身高才能参加比赛?”
虽然同一班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围绕学生最普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但是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而是引导者;不是教学者,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启发者。请看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平均数?谁能帮助同学解答这个问题?
生1:所谓平均数就是一样多,将20个人的身高它的平均数就是1.475M
师:是不是,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生:(一会儿)学生纷纷计算出来了,举手回答:是的。
师:不错,这个问题同学都能解决了,还有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不会理解什么是“中位数”,又有谁帮助这个同学解决?
生:按照20位同学的身高排列,14.85m刚好排在中间,所以为中位数。
师:同学们明白了,数一数1.485M是不是在中间?
师:学生经过数一数以后,举手回答是。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什么是众数?又有谁来帮助他解决?
生:所谓众数就是在20个同学的身高中,共算出有7个人是1.52M,占有人数多,所以1.52M是众数。
师:同学的刚才听了,现在明白了什么是众数,你们也从中明白应该选择多少身高参加比赛了吧?
生“异口同声回答明白了。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说明很多同学的学习能力很高,能够开动脑筋地想问题,解决问题,希望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学习的主动者,是学习的探索者,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这样的教学与过去的教学模式刚好相反,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在学习掌握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学生知识
当实施“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把课外作业安排到课内完成,当学习完新的知识以后,老师就是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如学习《运算定律》例1后,教师布置课后练习五第一题。
1.学生进行作业练习
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做作业,一边观看学生是否解决?在检查中发现有下面的情况:有的学生仍然不是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方法不对等。
2.教师重新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强调运用“运算定律”时,要灵活,在式子数字中要找相加起来是整10,是整100,然后进行相加后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再继续练习。如“24+42+76+58”根据这个式子,思考哪两个数相加是整10或者100的,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有的学生说:“24+76﹦100”,有的学生说:“42+58﹦100”。经过教师的重复讲解之后,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3.学生再继续练习
做第一题,教师到学生座位看一看学生通过讲解是否能够用方法进行解答。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学生基本上做完,于是,教师当堂集体评讲,这样学生在学习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但训练学生的学习能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学生巩固练习
学生继续进行作业的练习,目的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由于上面将课外作业转变为课堂作业,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运计算定律方法运用到练习中。教师通过检查发现,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做错了,这说明学生没有掌握运算定律运用,于是教师再在黑板上进行重复讲解,如何运用定律,重点讲如何找出整10或者100,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的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样形成了“学习运算定律——学生通过运用定律练习——教师发现错误,再教学生如何运用定律——学生再练习”四个环节,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落到实处,提高学习效益。
总之,翻转课堂实质上是先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做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中筛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教师也及时通过在课堂检查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和培养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及时采取教学措施,进行补救,及时消除学习中的知识隐患,当不留知识不懂知识,不留知识的模糊知识,让学生一课一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工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小学教学》 2013.07
[2]邓君强《玩转“翻转课堂”彰显个性教学本质》2013.08
[3]冯顺川《让课改的阳光照进,实现教育高效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08-01
[4]张小燕《“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教学月刊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