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初探
【作者】 徐 勇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重坊镇太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本源于生活,而写话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段目标之一。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十分明确的,然而如何去实施这个目标,真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当前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写作、写话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认为,生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要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首先我们得在小学语文的写话教学中也要注意把生活注入写话之中,让写话的教学融入生活,而这也是需要我们逐步去实践探索的,笔者就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思考。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对写话的热爱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小学低年段(1~2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那如何激发这些孩子对写话的兴趣呢?
1.运用不同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认识的生字有限,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完整地写出一句话,但是他们可以用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图画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小学教材中也常有“我会说”“我会画”“口语交际”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在写之前说一说、画一画,首先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写话一点也不难。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从生活中启发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思考,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想法。只有让他们自己思考才能真正激发其写话的兴趣,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应该如何,学生个性的发展,想象创造的能力都将会被扼杀。
2.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把生活注入写话。
在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不少老师会发现,大多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有话可说,但不懂如何表达”,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生活,为什么写话的时候还是会无话可说呢?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注意搜集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这些简简单单的生活素材,如何让生活注入到写话之中,如何让我们的思想也融入到写话之中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启蒙。
生活中有丰富的写话素材,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宝库。让学生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并不等缺少生活经历,每一天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关键在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习以为常中发现生动的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闪光点,让生活的素材成为学生写话的源泉。
二、在写话中运用生活、阅读中学到的词语
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我笔写我心”。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写话中或许会问题百出,甚至语句不通,但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他们才能在一次次的锤炼中获得自己言语个性的发展,我们才能看到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写话。
1.把生活中的词语运用于写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一篇文章要出彩,就必须多运用一些四字词语,多用一些华丽辞藻,因此,大家都习惯于搜集很多四字词语,有意识地把这些词语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当然,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让我们的文章熠熠生辉,然而过分地渲染滥用,文章便会显得矫揉造作了。其实,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去寻找有用的词语,去积累生活中平实的词句,把生活中的词语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如,我们可以搜集一些音译词,这些词语由于其表达的内容在汉语中尚无对应的词而产生的,表达简易、直接,更具异国情调,如披萨、汉堡等。这些尤其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把这些简单的词语应用于写话中,能使我们的写话更实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在写话中激发他们的情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多新的词汇在生活中涌现,而这些词语有盲目追求时髦的境外词,也有显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胸襟开放的,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去粕存精,如有学生由于经常上QQ,以致在写话中也不自觉地用到QQ里的用语,如“JJ(姐姐),我来乐(了)”。这些词语虽然看来更方便简洁,但是却不符合语言规范,因此,老师应该对此做出正确的引导。新的词汇涌现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文明程度。现代汉语中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也可以使我们的写话更加准确、生动、丰富,更加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2.用心阅读,积累词语,发掘自己的语言。
往往一篇文章,已经搭好框架,列好提纲,但到了关键时刻,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即便是勉强出来了,却总是短短的,干瘪瘪的,毫无味道。在语文二年级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就像刘彝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能在生活中提炼我们的语言,我们更可以用心阅读,从阅读中积累词语,增长自己的才识。
大多数老师认为,在低年级搞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拔苗助长,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词语的积累上,要积累也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因此,低年级学生花大量的时间都放在识字写字上,很少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说话写话上。要知道没有地基是不会有高楼的,正是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因词语积累的贫乏,所写的文章索然无味。
在语文课本上就有很多好词好句,名家名篇。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到课文的词语,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运用课文的句群,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以求让学生从课内阅读中更好地积累与运用词语。如二年级的课文中像《植物妈妈有办法》《看雪》等文章中,都有很多的好句段,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练一练。除了课内阅读的词语搜集,老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多读课外读物、名著等,而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导他们在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时,注意搜集故事中出现的词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喜欢上书,从而学生才会在书中发现这些发光的词语,才能让这些积累下来的词语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写话。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对写话的热爱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小学低年段(1~2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那如何激发这些孩子对写话的兴趣呢?
1.运用不同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认识的生字有限,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完整地写出一句话,但是他们可以用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图画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小学教材中也常有“我会说”“我会画”“口语交际”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在写之前说一说、画一画,首先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写话一点也不难。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从生活中启发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思考,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想法。只有让他们自己思考才能真正激发其写话的兴趣,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应该如何,学生个性的发展,想象创造的能力都将会被扼杀。
2.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把生活注入写话。
在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不少老师会发现,大多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有话可说,但不懂如何表达”,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生活,为什么写话的时候还是会无话可说呢?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注意搜集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这些简简单单的生活素材,如何让生活注入到写话之中,如何让我们的思想也融入到写话之中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启蒙。
生活中有丰富的写话素材,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宝库。让学生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并不等缺少生活经历,每一天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关键在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习以为常中发现生动的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闪光点,让生活的素材成为学生写话的源泉。
二、在写话中运用生活、阅读中学到的词语
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我笔写我心”。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写话中或许会问题百出,甚至语句不通,但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他们才能在一次次的锤炼中获得自己言语个性的发展,我们才能看到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写话。
1.把生活中的词语运用于写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一篇文章要出彩,就必须多运用一些四字词语,多用一些华丽辞藻,因此,大家都习惯于搜集很多四字词语,有意识地把这些词语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当然,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让我们的文章熠熠生辉,然而过分地渲染滥用,文章便会显得矫揉造作了。其实,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去寻找有用的词语,去积累生活中平实的词句,把生活中的词语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如,我们可以搜集一些音译词,这些词语由于其表达的内容在汉语中尚无对应的词而产生的,表达简易、直接,更具异国情调,如披萨、汉堡等。这些尤其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把这些简单的词语应用于写话中,能使我们的写话更实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在写话中激发他们的情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多新的词汇在生活中涌现,而这些词语有盲目追求时髦的境外词,也有显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胸襟开放的,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去粕存精,如有学生由于经常上QQ,以致在写话中也不自觉地用到QQ里的用语,如“JJ(姐姐),我来乐(了)”。这些词语虽然看来更方便简洁,但是却不符合语言规范,因此,老师应该对此做出正确的引导。新的词汇涌现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文明程度。现代汉语中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也可以使我们的写话更加准确、生动、丰富,更加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2.用心阅读,积累词语,发掘自己的语言。
往往一篇文章,已经搭好框架,列好提纲,但到了关键时刻,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即便是勉强出来了,却总是短短的,干瘪瘪的,毫无味道。在语文二年级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就像刘彝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能在生活中提炼我们的语言,我们更可以用心阅读,从阅读中积累词语,增长自己的才识。
大多数老师认为,在低年级搞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拔苗助长,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词语的积累上,要积累也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因此,低年级学生花大量的时间都放在识字写字上,很少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说话写话上。要知道没有地基是不会有高楼的,正是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因词语积累的贫乏,所写的文章索然无味。
在语文课本上就有很多好词好句,名家名篇。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到课文的词语,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运用课文的句群,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以求让学生从课内阅读中更好地积累与运用词语。如二年级的课文中像《植物妈妈有办法》《看雪》等文章中,都有很多的好句段,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练一练。除了课内阅读的词语搜集,老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多读课外读物、名著等,而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导他们在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时,注意搜集故事中出现的词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喜欢上书,从而学生才会在书中发现这些发光的词语,才能让这些积累下来的词语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