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作者】 张春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英语环境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环境,还要为学生打造一个习得环境。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环境 营造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近朱者赤”说明了其在学生英语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作为我国内地学生,严重缺乏英语语言交际运用环境,这对于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来说有着很大影响。我们知道,学生英语能力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习得,一种是学习。学习主要指课堂中较为正式由教师教而获得,而习得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获取过程,与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相似,也就是通过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获得语言能力。显然,我们学生英语能力差,就与我们环境教育资源缺乏,学生无法从中习得有关。因此,要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我们除了课堂要把好学习关外,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策略。
一、运用英语组织教学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教师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就是开启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经说道:“要使学生学好外语,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尽量暴露于目的语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去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全程浸染在英语环境中,通过耳熏目染习得英语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勤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学生思维也会随着英语思路和方向去转,自然而然会慢慢地去说英语了。但小学生的词汇太贫乏了,开始他们会听不懂、不习惯,我们可在授课时可放慢语速,并辅以身体语言,尽量少说汉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纯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教师带动学生讲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开朗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水平,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感。
二、创设英语学习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英语实践。”而我们学生显然缺乏这样的语言运用环境,进行英语实践,特别是英语交际实践就更难了。为此,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说到:“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而我们传统英语教学,就是让学生仅仅在如重复、模仿、套用、改写等实践,这种实践经证明,其效果只能应付试卷,“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现象就是最好的说明。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英语实践环境,让学生进行相互的对话练习,使学生沉浸在“洋腔洋调”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慢慢习惯用英语思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的目的。创设情境就是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场景。这样学生可以活学活用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有的学生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有一些新点子自创情境。
三、广辟英语第二课堂
英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语言学科,跟母语学习一样,不能完全靠教会,需要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说会。而要促使学生想说、乐说,我们还得想方设法,调动他们“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广辟英语第二课堂,搭建英语实践运用平台,增加英语接触和运用机会。
(一)成立英语角。根据小学生好说好动的特点,我们要精心组织口语交流及多种课外活动,构建课外英语学习平台,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房间里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每月定期摆放部分学生制作好的优秀的英语手抄报,供学生观赏。室外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定期更换功能,鼓励学生在出黑板报时尽量使用英语,并且定期更换内容。组织学生在教室张贴英语单词。同时,还可以倡导学生在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老师要带头学以致用,课堂学了,课外就用,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
(二)成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定期开讲,每期由一、两学生利用早读前及两操后的课间活动时间,教日常交际用语或播放课本的儿童歌曲,或讲英语小故事甚至英美风俗文化等内容。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自唱自演,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说用,增加实践机会,给听者也会营造一个良好语言环境,给一种熏陶的效果,感受到英语象母语一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广播站营造学习环境,一个英语教师组织力量有限,我们可联合学校其他英语教师一起,共同承办。开始可能教师参与多一些,但通过适当引导,学生就能成为主要角色了。
(三)定期开展英语实践活动。除了课堂让抓好语言交际运用外,我们还可定期举办英语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英语会,组织背诵、朗诵活动、英语学习园地,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创造了更多的语言表达实践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巩固了所学知识。这要比在课堂上收获的更多。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教师只能扮演指导角色,要尽可能让学生去组织、去设计,总之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使用兴趣。
总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前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克服现实环境资源的不足,不仅在课堂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还要在学生课外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习得的良好环境。这一点,虽然还存有很大难度,但只要我们坚持实践,就一定能构建出适合学生和教学实际的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快速获得英语素养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成凤,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本),2009年。
[2]欧阳晓敏,浅谈小学英语如何进行情境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3]蒋凤仙,小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环境 营造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近朱者赤”说明了其在学生英语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作为我国内地学生,严重缺乏英语语言交际运用环境,这对于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来说有着很大影响。我们知道,学生英语能力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习得,一种是学习。学习主要指课堂中较为正式由教师教而获得,而习得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获取过程,与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相似,也就是通过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获得语言能力。显然,我们学生英语能力差,就与我们环境教育资源缺乏,学生无法从中习得有关。因此,要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我们除了课堂要把好学习关外,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策略。
一、运用英语组织教学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教师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就是开启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经说道:“要使学生学好外语,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尽量暴露于目的语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去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全程浸染在英语环境中,通过耳熏目染习得英语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勤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学生思维也会随着英语思路和方向去转,自然而然会慢慢地去说英语了。但小学生的词汇太贫乏了,开始他们会听不懂、不习惯,我们可在授课时可放慢语速,并辅以身体语言,尽量少说汉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纯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教师带动学生讲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开朗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水平,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感。
二、创设英语学习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英语实践。”而我们学生显然缺乏这样的语言运用环境,进行英语实践,特别是英语交际实践就更难了。为此,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说到:“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而我们传统英语教学,就是让学生仅仅在如重复、模仿、套用、改写等实践,这种实践经证明,其效果只能应付试卷,“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现象就是最好的说明。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英语实践环境,让学生进行相互的对话练习,使学生沉浸在“洋腔洋调”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慢慢习惯用英语思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的目的。创设情境就是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场景。这样学生可以活学活用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有的学生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有一些新点子自创情境。
三、广辟英语第二课堂
英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语言学科,跟母语学习一样,不能完全靠教会,需要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说会。而要促使学生想说、乐说,我们还得想方设法,调动他们“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广辟英语第二课堂,搭建英语实践运用平台,增加英语接触和运用机会。
(一)成立英语角。根据小学生好说好动的特点,我们要精心组织口语交流及多种课外活动,构建课外英语学习平台,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房间里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每月定期摆放部分学生制作好的优秀的英语手抄报,供学生观赏。室外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定期更换功能,鼓励学生在出黑板报时尽量使用英语,并且定期更换内容。组织学生在教室张贴英语单词。同时,还可以倡导学生在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老师要带头学以致用,课堂学了,课外就用,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
(二)成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定期开讲,每期由一、两学生利用早读前及两操后的课间活动时间,教日常交际用语或播放课本的儿童歌曲,或讲英语小故事甚至英美风俗文化等内容。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自唱自演,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说用,增加实践机会,给听者也会营造一个良好语言环境,给一种熏陶的效果,感受到英语象母语一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广播站营造学习环境,一个英语教师组织力量有限,我们可联合学校其他英语教师一起,共同承办。开始可能教师参与多一些,但通过适当引导,学生就能成为主要角色了。
(三)定期开展英语实践活动。除了课堂让抓好语言交际运用外,我们还可定期举办英语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英语会,组织背诵、朗诵活动、英语学习园地,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创造了更多的语言表达实践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巩固了所学知识。这要比在课堂上收获的更多。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教师只能扮演指导角色,要尽可能让学生去组织、去设计,总之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使用兴趣。
总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前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克服现实环境资源的不足,不仅在课堂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还要在学生课外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习得的良好环境。这一点,虽然还存有很大难度,但只要我们坚持实践,就一定能构建出适合学生和教学实际的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快速获得英语素养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成凤,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本),2009年。
[2]欧阳晓敏,浅谈小学英语如何进行情境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3]蒋凤仙,小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