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作者】 王玉珏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我国地理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过分重视某种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加强地理学习方式的探究是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话题。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习方法 措施
  一、初中地理学习的特点
  在初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初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初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自主学习法的应用
  “有效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是课改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在地图上划分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三、学会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容,当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不再需要过多外界刺激,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多可操作性切入点。比如,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定位时,上课之前,将标有经纬度的世界地图贴在教室墙壁上,在地图上标出著名城市,在图边标上这些地点的经纬度。学生对世界各地著名城市比较感兴趣,愿意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并自主探究与之相关的地理事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应该立足于实际,将激发兴趣贯穿到教学活动全过程。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低估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每位学生都有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且有很强的表现欲,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日益独立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学习,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我总结。首先,学生要确立具体学习目标,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哪些地理知识了解即可,如中国民族政策;哪些知识必须深入理解,如地形雨的成因;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如重点地理数据和地理名称;哪些知识需要知道如何运用,如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气候类型。其次,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善于总结和调节。“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前将教学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方案进行预习自学。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景,以案导学,组织讨论。在教师精讲之后,学生整理、总结新旧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统计图、景观图以及示意图;运用地理数据,探究地理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成因,解决地理问题;加强对地理图像作用的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思维。
  四、学会与生活相联系
  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地理环境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身边处处有地理。建房造屋看“风水”,排除迷信色彩,从地理学的角度看那叫择地而居。择的是朝阳晒暖、光照充足、地势高爽、利于通风排水之地;出门行路观天色,剔除一些神秘的成分,那是择日而行。观的是天象、查的云图。江南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华北民谣云“枣发芽,种棉花”,讲的节气、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对应。简单的地理知识,有时当我们身陷绝境时,或许能成为逃生救命的法宝。比如,当我们在茫茫林海或浩瀚的沙漠迷失了方向,可以根据北极星的高度测得当地的地理纬度,可以根据正午阳光下的日影加一块手表来测得当地的经度。在特定的环境中,树冠的形状、沙丘的走向、积雪的消融程度等,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大致的方向。地理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生存常识,对人生来说,处处有用终生有用。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
  结论: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的一些学习方法,很不完善,也不够科学,但在实践中已初步收到了效果。我正确的地理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同时,进行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明确合作目标,创立多种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杨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J].成才之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