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用快乐充盈藏区儿童的心灵
【作者】 加草曼
【机构】 甘肃省迭部县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园是孩子起航的第一港口,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是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幼儿园的教育应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而不是对知识的学习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品格习惯,使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关键词:快乐;生活习惯;品格形成;自信心。
幼儿园是孩子起航的第一港口,是幼儿扬帆的第一启点。在这里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是幼儿教育师的首要责任。幼儿园更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他们不应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不应该体会未来道路的风寒,他们应在这里享受老师的关怀。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激发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将来求知的兴趣,还应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是非的分辨意识,奠定健康快乐的自我发展意识,克服过早的学习压力。
一、感受学习快乐,克服学习压力,在博爱中童眼看快乐。
现在的幼儿园都有不同版本的看图识字,算数教材,而许多的家长更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给吖吖学语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抑制了儿童的自主发展和自我需求意识的形成,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本身是通过专业学习的,懂得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更应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使孩子们的幼儿学习活动不再是学习知识、技能的活动,而应该是学会快乐体会博爱、感受爱心的年龄阶段,为将来确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兴趣取向。
基于以上因素,这就要求藏区幼儿教师在结合孩子心理、年龄特点的同时,根据区域实际充分不了解藏区儿童的共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应用藏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感召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进搬硬套现行的幼儿教材。密切结合民俗实际、结合区域实际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学习兴趣生成,克服不切实际的所谓材目标教学。比如,通过教师自制的结合区域文化艺术特质游戏,结合孩子发展实际的绘本,引导他们通过对该绘本的阅读,从中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而不是单纯的目标知识。让孩子从熟悉的绘本环境画面中体会真、善、美,形成一定的积极人生乐观意识形态,不是刻意要求今天必须学习多少书本知识和算数技能。
学前阶段,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几年的生活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诸如,健康意识初步奠定,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形成,道德观念启蒙引导,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朦胧判断意识,学习意识的学龄前培养。这些都需要幼儿教师的悉心引导,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灌输,因此教师必须用关爱之心与孩子交流,达成共识,才能完成变压力为动力的培养目标。
二、积累快乐,让快乐扎根孩子的心灵、感受集体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其实孩子们对快乐的要求很简单和单纯,他们对物质欲望、精神欲望的要求并不高。所有只要教师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做到不强迫、不硬性要求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了解孩子喜欢喝兴趣,促进个性良性发展,那么孩子们自然是快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孩子和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形成一种平行双向的,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克服传统教育中教师权威,孩子是服从者的陈旧观念,还孩子们真正的快乐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伙伴之间的平等关系,只有心境的轻松和自由才会有思想和行为的放松及创新。在完成解放儿童大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与时间的“六大解放”的大环境中,孩子们的快乐肯定是真实的持久的,他们在童年才是难忘的快乐的。
在充分展示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引导。虽然藏区无论城镇还是农村独生子女较少,但由于家庭的普遍溺爱现象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一家人都围着我转的思想存在,是他们在进入幼儿园的大集体的学习生活中角色不能及时转换,形成孩子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吵架、打架现象。教师必须做到防范于未然,通过一系列集体活动游戏,使每个孩子都融入到集体中,树立集体观念,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发展自我。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注重每个孩子的亮点,进行赏识教育,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龄前儿童在这种爱的教育中得到鼓励和价值体馆,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尊重他们的选择,肯定孩子在集体中的探索意识形成,指导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自豪感和堆积体的责任心,以及对其他孩子的友爱之心。
三、分享快乐,让孩子沐浴快乐阳光。
在幼儿园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以及快乐的事让大家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孩子树立分享的信心。有意安排一些故事会、媒体画面、绘本阅读、活动场景等活动。让孩子与教师一起体验这些活动带给人的快乐和忧伤,让他们在活动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在分享活动中树立分享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对有分享意识的孩子进行表彰奖励,让孩子知道分享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也快乐了大家。及时肯定分享行为,通过语言、赞许等方式强化分享意识,并使分享的快乐气氛在集体中蔓延,树立集体分享意识。让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人生观浇灌孩子的心田。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孩子们要在这大环境中健康成长,快乐是关键。只有快乐的人生才会充满朝气和活力。教师只有在给孩子们真正快乐的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幼儿园先进的育人模式和育人理念再结合区域实际形成有藏区特色的幼儿教育模式,激励他们学习做人,学习群体意识,形成乐观心态,确立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为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和人生起航起到第一站的护卫作用。
关键词:快乐;生活习惯;品格形成;自信心。
幼儿园是孩子起航的第一港口,是幼儿扬帆的第一启点。在这里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是幼儿教育师的首要责任。幼儿园更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他们不应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不应该体会未来道路的风寒,他们应在这里享受老师的关怀。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激发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将来求知的兴趣,还应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是非的分辨意识,奠定健康快乐的自我发展意识,克服过早的学习压力。
一、感受学习快乐,克服学习压力,在博爱中童眼看快乐。
现在的幼儿园都有不同版本的看图识字,算数教材,而许多的家长更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给吖吖学语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抑制了儿童的自主发展和自我需求意识的形成,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本身是通过专业学习的,懂得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更应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使孩子们的幼儿学习活动不再是学习知识、技能的活动,而应该是学会快乐体会博爱、感受爱心的年龄阶段,为将来确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兴趣取向。
基于以上因素,这就要求藏区幼儿教师在结合孩子心理、年龄特点的同时,根据区域实际充分不了解藏区儿童的共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应用藏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感召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进搬硬套现行的幼儿教材。密切结合民俗实际、结合区域实际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学习兴趣生成,克服不切实际的所谓材目标教学。比如,通过教师自制的结合区域文化艺术特质游戏,结合孩子发展实际的绘本,引导他们通过对该绘本的阅读,从中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而不是单纯的目标知识。让孩子从熟悉的绘本环境画面中体会真、善、美,形成一定的积极人生乐观意识形态,不是刻意要求今天必须学习多少书本知识和算数技能。
学前阶段,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几年的生活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诸如,健康意识初步奠定,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形成,道德观念启蒙引导,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朦胧判断意识,学习意识的学龄前培养。这些都需要幼儿教师的悉心引导,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灌输,因此教师必须用关爱之心与孩子交流,达成共识,才能完成变压力为动力的培养目标。
二、积累快乐,让快乐扎根孩子的心灵、感受集体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其实孩子们对快乐的要求很简单和单纯,他们对物质欲望、精神欲望的要求并不高。所有只要教师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做到不强迫、不硬性要求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了解孩子喜欢喝兴趣,促进个性良性发展,那么孩子们自然是快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孩子和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形成一种平行双向的,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克服传统教育中教师权威,孩子是服从者的陈旧观念,还孩子们真正的快乐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伙伴之间的平等关系,只有心境的轻松和自由才会有思想和行为的放松及创新。在完成解放儿童大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与时间的“六大解放”的大环境中,孩子们的快乐肯定是真实的持久的,他们在童年才是难忘的快乐的。
在充分展示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引导。虽然藏区无论城镇还是农村独生子女较少,但由于家庭的普遍溺爱现象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一家人都围着我转的思想存在,是他们在进入幼儿园的大集体的学习生活中角色不能及时转换,形成孩子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吵架、打架现象。教师必须做到防范于未然,通过一系列集体活动游戏,使每个孩子都融入到集体中,树立集体观念,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发展自我。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注重每个孩子的亮点,进行赏识教育,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龄前儿童在这种爱的教育中得到鼓励和价值体馆,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尊重他们的选择,肯定孩子在集体中的探索意识形成,指导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自豪感和堆积体的责任心,以及对其他孩子的友爱之心。
三、分享快乐,让孩子沐浴快乐阳光。
在幼儿园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以及快乐的事让大家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孩子树立分享的信心。有意安排一些故事会、媒体画面、绘本阅读、活动场景等活动。让孩子与教师一起体验这些活动带给人的快乐和忧伤,让他们在活动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在分享活动中树立分享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对有分享意识的孩子进行表彰奖励,让孩子知道分享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也快乐了大家。及时肯定分享行为,通过语言、赞许等方式强化分享意识,并使分享的快乐气氛在集体中蔓延,树立集体分享意识。让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人生观浇灌孩子的心田。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孩子们要在这大环境中健康成长,快乐是关键。只有快乐的人生才会充满朝气和活力。教师只有在给孩子们真正快乐的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幼儿园先进的育人模式和育人理念再结合区域实际形成有藏区特色的幼儿教育模式,激励他们学习做人,学习群体意识,形成乐观心态,确立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为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和人生起航起到第一站的护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