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尹泉又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乔家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策略,让学生在满足需求、体验成功中扬起学习自信,成为自觉学习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主动性 诱发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落实这一理念,不仅需要教师退后一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还需要学生自主站出来全身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我要学”的能动建构作用。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目的、意义不明确,自主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退后的教师站出来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诱发起他们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愿成为“我要学”的能动主体。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何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
一、灵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持续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的持久程度与其兴趣强弱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对于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来说,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小学生好奇、好动,抓住其特征,我们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减少习惯式的接受学习模式次数和机械化的学习程序,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观化教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有“阻挡进屋”之嫌。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和快乐,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就是直观化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变静为动的多媒体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二)趣味化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还要尽量挖掘数学教材、学习过程的趣味化因子,让学生爱好数学,乐于学数学。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开课情境中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出示题目:5+5+5,6+6+6+6+6,9+9+9+9……+9(60个9)。看到题目后,学生马上动笔算起来,正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相加时,我却立即说出了答案。学生个个诧异地看着我,我顺势便导:“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告诉我们:“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所以,激趣应成为我们教学首始,不要忙于直奔主题,那样只能完成教的任务,至于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我们还不敢保证,但学生积极性高、主动性的课堂,其教学有效性我们是不会怀疑的。因此,激趣我们应坚持,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利珀曾经说到:“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小学生好动好表扬,如果适当开展竞赛,既能满足学生好动需求,又能让学生快速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催发主动性,更加努力参与其中勤奋学习。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比赛形式方面也应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同桌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也就会更高。
三、有效运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说过:“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而评价就是一种既经济又快速在让学生获得精神满足和快乐的手段,特别是激励式评价、赏识性点赞。当然,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教师进行反思,进而改进教学手段。通常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则更为有效。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3的倍数”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特征,在此基础上推论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个位上是1、3、5、7、9的数就是3的倍数。”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这种推断,而是给以这样的评价:“同学们所采用的是一种在数学上经常采用的方法——以旧推新。以2和5倍数的特征联想到3的倍数特征可能是个位上是奇数的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每一个结论的成立,最终都应该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现在就请同学们动笔亲自验证一下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好吗?”这位教师的这种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告诉学生这种联想的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指出,要确定联想的内容是否正确,就需要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保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策略。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发挥较大的后续作用。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总之,要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我们就应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实践中,应灵活教学举措,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着力,让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效果,真正成为“我要学”的自觉主体,能动地徜徉在数学知识殿堂的探索路上。
参考文献:
[1]易庭萍,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
[2]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3]姜学龙,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主动性 诱发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落实这一理念,不仅需要教师退后一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还需要学生自主站出来全身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我要学”的能动建构作用。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目的、意义不明确,自主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退后的教师站出来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诱发起他们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愿成为“我要学”的能动主体。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何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
一、灵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持续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的持久程度与其兴趣强弱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对于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来说,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小学生好奇、好动,抓住其特征,我们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减少习惯式的接受学习模式次数和机械化的学习程序,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观化教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有“阻挡进屋”之嫌。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和快乐,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就是直观化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变静为动的多媒体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二)趣味化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还要尽量挖掘数学教材、学习过程的趣味化因子,让学生爱好数学,乐于学数学。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开课情境中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出示题目:5+5+5,6+6+6+6+6,9+9+9+9……+9(60个9)。看到题目后,学生马上动笔算起来,正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相加时,我却立即说出了答案。学生个个诧异地看着我,我顺势便导:“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告诉我们:“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所以,激趣应成为我们教学首始,不要忙于直奔主题,那样只能完成教的任务,至于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我们还不敢保证,但学生积极性高、主动性的课堂,其教学有效性我们是不会怀疑的。因此,激趣我们应坚持,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利珀曾经说到:“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小学生好动好表扬,如果适当开展竞赛,既能满足学生好动需求,又能让学生快速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催发主动性,更加努力参与其中勤奋学习。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比赛形式方面也应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同桌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也就会更高。
三、有效运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说过:“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而评价就是一种既经济又快速在让学生获得精神满足和快乐的手段,特别是激励式评价、赏识性点赞。当然,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教师进行反思,进而改进教学手段。通常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则更为有效。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3的倍数”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特征,在此基础上推论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个位上是1、3、5、7、9的数就是3的倍数。”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这种推断,而是给以这样的评价:“同学们所采用的是一种在数学上经常采用的方法——以旧推新。以2和5倍数的特征联想到3的倍数特征可能是个位上是奇数的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每一个结论的成立,最终都应该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现在就请同学们动笔亲自验证一下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好吗?”这位教师的这种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告诉学生这种联想的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指出,要确定联想的内容是否正确,就需要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保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策略。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发挥较大的后续作用。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总之,要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我们就应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实践中,应灵活教学举措,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着力,让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效果,真正成为“我要学”的自觉主体,能动地徜徉在数学知识殿堂的探索路上。
参考文献:
[1]易庭萍,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
[2]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3]姜学龙,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