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创新教育 开放课堂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黄爱辉
【机构】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21世纪的教育是大力发展素质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新世纪对技工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技工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选择,是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通过技工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具备全面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的语文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学生,面向未来,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死板的知识。
一、实施创新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
语文创新教学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材料,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语文素养。“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中心,包括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生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
1、语文教育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一些很好的文章体现着哲学原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例如,《我很重要》一文,作者截取了生命个体在多个层面上不可或缺的表现,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独特理解,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呐喊,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和心灵的震动。在授课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多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如何发挥自我,实现自我。
2、语文教育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并且加以延伸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净化、美化自己的心灵。
例如,在赏析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时,我注重了让学生体味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间的友情,体味鲍西亚的正义感,夏洛克的报复心理,让学生谈自己对友情的认识,对夏洛克的看法等。
3、语文教材中集结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那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就能充分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赏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时,我主要采用了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提炼出了本诗的三大要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迈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和自信,不断提升自我。
二、以能力为本位,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将课堂放开,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以能力为本位,变课堂为学生展示自我、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流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充分设置了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善疑、释疑、能疑,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课堂真正变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例如,《项链》一文,课文结尾主人公马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而后来她的朋友又补给她钱了吗?结尾令人深思,答案不一。围绕这个话题,我设计了“请你展开想象与联想,运用创新思维,说说你的设想。”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兴致颇浓,都踊跃的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法虽然不现实,但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胆的想象、创新,积极的思考、创造,却让我感触颇深。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退出教学舞台,如何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应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形式,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集体的力量独立的解决问题,就是可行的。
例如,在学习有关的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诗词进行“诗配画”,小组内的擅长绘画的同学,根据诗词的意境,给诗词画上简笔画,擅长书法的则用书法艺术将诗词原文写在画上,擅长表达的同学可向其他小组的同学汇报这样创作的构想。
在学习《哈姆莱特》时,可以设计让同学合作表演课本剧。在课代表或组长带领下,先进行短剧创编、排演,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快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个人素养的外化,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技工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具备全面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的语文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学生,面向未来,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死板的知识。
一、实施创新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
语文创新教学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材料,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语文素养。“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中心,包括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生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
1、语文教育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一些很好的文章体现着哲学原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例如,《我很重要》一文,作者截取了生命个体在多个层面上不可或缺的表现,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独特理解,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呐喊,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和心灵的震动。在授课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多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如何发挥自我,实现自我。
2、语文教育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并且加以延伸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净化、美化自己的心灵。
例如,在赏析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时,我注重了让学生体味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间的友情,体味鲍西亚的正义感,夏洛克的报复心理,让学生谈自己对友情的认识,对夏洛克的看法等。
3、语文教材中集结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那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就能充分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赏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时,我主要采用了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提炼出了本诗的三大要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迈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和自信,不断提升自我。
二、以能力为本位,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将课堂放开,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以能力为本位,变课堂为学生展示自我、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流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充分设置了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善疑、释疑、能疑,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课堂真正变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例如,《项链》一文,课文结尾主人公马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而后来她的朋友又补给她钱了吗?结尾令人深思,答案不一。围绕这个话题,我设计了“请你展开想象与联想,运用创新思维,说说你的设想。”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兴致颇浓,都踊跃的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法虽然不现实,但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胆的想象、创新,积极的思考、创造,却让我感触颇深。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退出教学舞台,如何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应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形式,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集体的力量独立的解决问题,就是可行的。
例如,在学习有关的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诗词进行“诗配画”,小组内的擅长绘画的同学,根据诗词的意境,给诗词画上简笔画,擅长书法的则用书法艺术将诗词原文写在画上,擅长表达的同学可向其他小组的同学汇报这样创作的构想。
在学习《哈姆莱特》时,可以设计让同学合作表演课本剧。在课代表或组长带领下,先进行短剧创编、排演,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快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个人素养的外化,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