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诗教之花校内盛开

【作者】 唐 中

【机构】 广西桂林全州县城北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营造氛围,感受古诗;正确诵读,感悟诗文;追求境界丰富素养
  关键词:营造 正确 追求
  我国的诗词浩如烟海,这些诗词有的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有的清新高雅,感情真挚;有的意义深远,哲理深刻。千百年来,它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都自幼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诗歌,接受启蒙教育。民族英雄文天祥那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的养成,也与他自小所受到的诗教的陶冶是分不开的。如今,让孩子直面经典诗歌,接受古典诗歌的陶冶,感悟诗中那千姿百态的美丽,业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何引领学生步入“经典诗文”的殿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诗教之花在校园内盛放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氛围,感受古诗
  1、在校园墙壁的醒目位置和教室内贴挂古诗文名言警句。学生一进校园、一入教室,便抬头可见古诗名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良好的熏陶感染。我们学校将一些诗歌用图画、书法等形式表现出来,张贴于校园橱窗中、走廊上,使学生随时都能领略古诗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逐渐喜欢上它。
  2、营造诗教氛围,还要教师做好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将一些经典古诗书带到班中去诵读,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诵读时我借助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有意地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对古典诗歌的喜爱。如此必能引得学生千方百计的寻找一些经典古诗来诵读。
  3、营造诗教氛围,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每一个家长都有望子成才的心切,对农村小学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家长的眼睛会紧紧盯着学生的书本,生怕孩子学习出轨。因怕过多诵读古诗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不少家长会想方设法制止孩子诵读古诗。要使学生能真正走进经典诗歌的殿堂,教师还要多与家长沟通。我校采用举办知识讲座、家访、成果展示等形式,通过一些鲜活的事例帮助家长消除顾虑,让他们明白:诵读诗歌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会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拓展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唯有如此,家长才能心甘情愿的支持,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花时间去诵读经典;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快意地徜徊于经典诗歌的长廊,并在诗歌中放飞他们的梦想与希望。
  二、正确诵读,感悟诗文
  朱熹说得好:“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孩子们读诗,大多数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是感悟诗文的关键。古诗表达简洁,意境深长,而学生的领悟力是有限的,我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比如,我在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然后我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乘舟”“潭”“不及”等词的读音。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把你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陶醉。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朦朦胧胧才是真。
  三、追求境界 丰富素养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
  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但愿学生也为古诗倾倒,为之陶醉,使诗教之花在校园内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