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此行为为哪般——案例分析

【作者】 李 江

【机构】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理性认识: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具有能动因素的人,都具有情感。一个学生若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不仅利于他形成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对人充满愉快的个性,重要的是通过他们所感受到的爱,更容易懂得要信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实关系,影响他们对整个省会现实的感知。为此,班主任要关心之,严律之,信任之。洞察学生心扉,诲人不倦,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学生行为表现:
  刘某,男,初三的学生。初二第一学期时学习成绩处于学年上游,第二学期成绩开始下降,初三时成绩平平。让同学反感的是,抽烟喝酒,尤其是到了初三后,认为自己在学业上将一无所成,便偷偷地谈起恋爱。对学习有了厌烦的心理,却强调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超过他人,目中无人,错误地认为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善意规劝是对他的嘲笑,或蔑视,感觉自己在班级没有了生活的空间。平时,刘某虽比较活跃,但情感变化不是很大,同学的客观评语有时不会使他心有所动,几次对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于某进行谩骂,甚至于弄坏于某的洗脸盆。刘某却将此结果归罪于他人。经医生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三、分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是较敏感多疑,总是过多地要求他人,但是从来不 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意愿,认为别人存心不良,坚持毫无根据地怀疑。二是过分关心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思想和行动固执刻板,骄傲自大,爱空想,把自己的错误或不慎产生的后果归咎于他人或客观坏境,不停地责备他人,自己却强词夺理不认输,心胸狭隘,嫉妒心强。易与他人产生摩擦。
  对于刘某,我利用以下方法进行调解:
  第一、运用反省法来调节
  刘某平时应该学会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嫉妒他人。每天睡觉前,冷静地客观地回想一下自己一天的表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自己的言行是否被他人接受,找出不足,并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如果自己反省时感受到困难,可以借助心理医生或老师的帮助,反省自己的人格缺陷。
  第二运用自我暗示法来调节
  刘某可以常用一些暗示语,如:“不要太嫉妒他人”、“自己要赶上他们”等,来暂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如能坚持经常使用,其效果较好。
  第三、运用升华法来调节
  刘某的体育素质较好,若能将这种素质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那么,这种异常的人格特征就会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第四、运用劳逸结合法来调节
  指导刘某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的时间和强度,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努力控制和克服不良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还指导刘某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努力形成社会正常人具有的人生观及自我观,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