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作者】 孙笑菲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实用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当前的新课标的理念下和中学课程改革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开放式教学、分层教学及参与式教学为主,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 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改革也在进行着,初中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实用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当前的新课标的理念下和中学课程改革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开放式教学、分层教学及参与式教学为主,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
1.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不断深入,首先要求教育者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强化基础训练。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科学技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和有效掌握及运用,都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解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对将其有效利用,成为日后学习、工作的有效技能和学习工具。
2. 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1构建平等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都是非常严肃的,教师自顾自的在讲,忽视学生的接受理解情况。开放式课堂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全平等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将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通过一些例子和习题,和学生一起探讨,是探讨,而不是单单的讲授,要走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坐在一起探讨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那么陌生,不再那么“畏惧”教师。例如,教师在布置完课堂后,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了解每个人是否对本堂知识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再进行单独讲解,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解答,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尽量再创造问题,使学生学生举一反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2.2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如能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结果会更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现代技术早已经进入到了教育领域,多媒体的应用就是教育课堂的一大改革。多媒体是利用网络和视频技术,可以对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展示的一种教育手段。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能力。
另外,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重视本学科的学习。
2.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视能力的社会,具有再深厚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实践活动,也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缜密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3. 新型课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3.1有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民主化
信息技术是一个需要以严谨态度去对待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苟言笑,使课堂气氛异常严肃。信息技术课虽然是需要缜密思维的学科,但这并不代表就要以严肃的课堂气氛来授课,严谨指对待信息技术知识的态度,而不是造成草木皆兵的气氛。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化课堂。据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在感到轻松,心情愉快时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沉闷气氛下的十倍,因此,构建这种民主轻松的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3.2 有利于灵活化教学
开放式课堂不仅要求课堂气氛的轻松,也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信息技术课堂现状。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教育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3.3 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的创新,社会才能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广永,面向生活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旬). 2012(10)
2 季苏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尝试[J]. 考试周刊. 2012(17)
3 王振宏,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初探[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03)
4 彭炎,Pck视野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高效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22)
5 云宏宇,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4(06)
6 董红波,齐琪,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1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 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改革也在进行着,初中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实用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当前的新课标的理念下和中学课程改革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开放式教学、分层教学及参与式教学为主,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
1.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不断深入,首先要求教育者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强化基础训练。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科学技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和有效掌握及运用,都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解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对将其有效利用,成为日后学习、工作的有效技能和学习工具。
2. 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1构建平等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都是非常严肃的,教师自顾自的在讲,忽视学生的接受理解情况。开放式课堂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全平等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将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通过一些例子和习题,和学生一起探讨,是探讨,而不是单单的讲授,要走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坐在一起探讨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那么陌生,不再那么“畏惧”教师。例如,教师在布置完课堂后,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了解每个人是否对本堂知识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再进行单独讲解,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解答,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尽量再创造问题,使学生学生举一反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2.2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如能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结果会更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现代技术早已经进入到了教育领域,多媒体的应用就是教育课堂的一大改革。多媒体是利用网络和视频技术,可以对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展示的一种教育手段。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能力。
另外,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重视本学科的学习。
2.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视能力的社会,具有再深厚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实践活动,也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缜密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3. 新型课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3.1有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民主化
信息技术是一个需要以严谨态度去对待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苟言笑,使课堂气氛异常严肃。信息技术课虽然是需要缜密思维的学科,但这并不代表就要以严肃的课堂气氛来授课,严谨指对待信息技术知识的态度,而不是造成草木皆兵的气氛。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化课堂。据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在感到轻松,心情愉快时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沉闷气氛下的十倍,因此,构建这种民主轻松的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3.2 有利于灵活化教学
开放式课堂不仅要求课堂气氛的轻松,也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信息技术课堂现状。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教育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3.3 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的创新,社会才能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广永,面向生活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旬). 2012(10)
2 季苏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尝试[J]. 考试周刊. 2012(17)
3 王振宏,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初探[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03)
4 彭炎,Pck视野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高效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22)
5 云宏宇,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4(06)
6 董红波,齐琪,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