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低年级说、写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作者】 李永芝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友谊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低年级学生刚刚上学,识字量不多,课外阅读少,怎么引导孩子说话和写话?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说、写的总目标及阶段目标进行分析,分解子目标,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训练指导。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说话;写话
为了使说、写训练落到实处,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而得到一些体会。
一、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话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虽然记忆中已初步有了词、句的概念,但却不够明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中心和条理,词语搭配不当,所会词、句也很简单。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一)利用好低年级儿童口头表达能力高于书面表达能力的特点,进行“听中学说”。低年级孩子的表达用语不是死记硬背的,多数是通过模仿学来的,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心理需求,其中特别是愿意表达的时候有些词语的选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曾在恰当的时候和蔼可亲地做优美的示范,让孩子在观察示范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表达。课堂上,我经常随时提问:“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前面那位小朋友说得非常好,谁能学说一遍?”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习惯,从小学会“倾听”。
(二)利用好教材资源,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情境,搭设说话的舞台。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给说话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新教材增设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说话,进行口语交际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经常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可以进行说词比赛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仅激发了兴趣,争先恐后,同时掌握了汉字的发音、字义,更丰富了词汇,可谓一举三得。在教学词语时,可让学生把这个词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开头、中间和末尾)各说一句话。这样,学生在说话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而且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2、在课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小学生喜欢的童话、寓言。我们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根据故事的特点,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如:《要下雨了》场景:山坡上——小白兔弯着腰在割草,身旁放着一只青草篮子。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天气真闷!也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自己编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讲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小学低年级的诗歌都比较浅显易懂,在了解了诗歌意思之后,可以让学生按诗歌的意思说一段话,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句子说具体。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低年级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如何指导低年级写话。主要指导学生看图写话,一般来说应注意抓住“看、想、说、写”四个环节。
1、认真观察看仔细。想象图上的场面。孩子写话之前,首先要看图,对给出的图示看仔细,看清楚,只有看的又全又细,才能全面的把握画面的内容。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如孩子在看图写话之前,首先让孩子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幅图,重在引导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图,写话时,要引导孩子比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把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如:我在上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说说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的。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写话就比较容易了。
2、想象合理才能写生动。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孩子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可由一副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理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抓住一个想象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让孩子自由想象,让童心自由绽放。如:一下《语文园地八》的四只小猴在河边拍球的图,是考察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来说,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难度大,所以孩子要根据已有的图画仔细观察,弄清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再想想事情的经过,最后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交流时,孩子把自己所想的和所画的展示给小组同学,互相学习交流,在根据图画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就会使学生把图画内容变静为动,便无声为有声。
3、指导说话要说到位。叶圣陶先生曾说:“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周妥而没有毛病了。”可见“说”的重要性。在孩子写话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孩子“咬笔头”,那都是因为“说”没到位。由于低年级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总之,指导低年级说话、写话时,要注意选择方法。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训练孩子说话和写话,都要先诱发说、写的兴趣,培养激发孩子的说、写欲望。方法得当,就能引导学生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并把句子写下来。我从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刻的感悟到:只有完全了解每个学段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的带领他们轻松的走向知识殿堂,让他们自信的满载而归。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说话;写话
为了使说、写训练落到实处,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而得到一些体会。
一、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话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虽然记忆中已初步有了词、句的概念,但却不够明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中心和条理,词语搭配不当,所会词、句也很简单。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一)利用好低年级儿童口头表达能力高于书面表达能力的特点,进行“听中学说”。低年级孩子的表达用语不是死记硬背的,多数是通过模仿学来的,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心理需求,其中特别是愿意表达的时候有些词语的选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曾在恰当的时候和蔼可亲地做优美的示范,让孩子在观察示范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表达。课堂上,我经常随时提问:“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前面那位小朋友说得非常好,谁能学说一遍?”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习惯,从小学会“倾听”。
(二)利用好教材资源,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情境,搭设说话的舞台。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给说话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新教材增设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说话,进行口语交际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经常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可以进行说词比赛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仅激发了兴趣,争先恐后,同时掌握了汉字的发音、字义,更丰富了词汇,可谓一举三得。在教学词语时,可让学生把这个词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开头、中间和末尾)各说一句话。这样,学生在说话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而且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2、在课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小学生喜欢的童话、寓言。我们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根据故事的特点,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如:《要下雨了》场景:山坡上——小白兔弯着腰在割草,身旁放着一只青草篮子。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天气真闷!也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自己编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讲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小学低年级的诗歌都比较浅显易懂,在了解了诗歌意思之后,可以让学生按诗歌的意思说一段话,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句子说具体。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低年级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如何指导低年级写话。主要指导学生看图写话,一般来说应注意抓住“看、想、说、写”四个环节。
1、认真观察看仔细。想象图上的场面。孩子写话之前,首先要看图,对给出的图示看仔细,看清楚,只有看的又全又细,才能全面的把握画面的内容。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如孩子在看图写话之前,首先让孩子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幅图,重在引导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图,写话时,要引导孩子比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把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如:我在上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说说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的。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写话就比较容易了。
2、想象合理才能写生动。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孩子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可由一副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理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抓住一个想象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让孩子自由想象,让童心自由绽放。如:一下《语文园地八》的四只小猴在河边拍球的图,是考察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来说,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难度大,所以孩子要根据已有的图画仔细观察,弄清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再想想事情的经过,最后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交流时,孩子把自己所想的和所画的展示给小组同学,互相学习交流,在根据图画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就会使学生把图画内容变静为动,便无声为有声。
3、指导说话要说到位。叶圣陶先生曾说:“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周妥而没有毛病了。”可见“说”的重要性。在孩子写话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孩子“咬笔头”,那都是因为“说”没到位。由于低年级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总之,指导低年级说话、写话时,要注意选择方法。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训练孩子说话和写话,都要先诱发说、写的兴趣,培养激发孩子的说、写欲望。方法得当,就能引导学生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并把句子写下来。我从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刻的感悟到:只有完全了解每个学段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的带领他们轻松的走向知识殿堂,让他们自信的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