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单元导语运用摭谈

【作者】 谢士芹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体悟,提高阅读实效。只要积极梳理“单元导语”,适当加以细化、归类,就能整合阅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提升阅读水平。
  1.读课文,想画面。
  四上第一单元导语指出:“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什么是“读课文,想画面”呢?就是通过有关景物、人物描写,借助想象、体验,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心理图像”,台湾赵镜中先生称之为“图像化”,美国语文教育则称之为“视觉化”。这是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将在头脑中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阅读想象、体验和感受。如教学《观潮》一课,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潮来前”的画面。在脑海中仿佛出现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阅读童话的方法。
  四上第三单元导语指出:“让我们跟随本组课文,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什么是童话?童话有何特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做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怎样阅读童话呢?首先,从主要人物的言行入手,理解童话内容。其次,从情节的发展和结果入手,体会童话主题思想。然后,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比较,领悟思想内涵。最后,走进童话情境,强化美育熏陶。作家黄蓓佳说:“当代的孩子缺乏对人的关爱,童话恰恰是真善美的心灵启蒙,是潜移默化的人格、人性的培养和情感教育。”在掌握童话内容和中心意思后,要深入阅读,进入童话境界,体会童话内在的精神美、形态美、环境美、语言美,培养自己鉴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下的能力,提高自己领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3.由课文内容想开去。
  四上第六单元导语指出:“我们还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工人故事;学者关心、帮助他人。”由课文内容想开去,就是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展开相似联想,搜寻大脑记忆,回忆自己读过的故事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加深理解,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自己的内心有所触动。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有这句话:“小钱得救了。”小钱为什么能得救?回答这个问题,就应该由课文内容想开去。因为有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有医德高尚的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护送并连夜为小钱移植骨髓,有两岸医护人员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共同付出的努力,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爱、帮助、付出,所以小钱得救了。
  4.练习复述故事。
  四下第八单元导语指出:“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习课文要学会抓住重点、要点,练习复述故事。
  怎样复述故事呢?第一,以叙述顺序为序,展开复述。首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依据时间推移或者事情发展或者地点变换的顺序,列出简明的层次提纲;然后,依据提纲进行复述。第二,以关键词为连缀,展开复述。首先,依据课文顺序,列出关键词语;然后,复述时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如同接力赛一样,一个个地接下去。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怎样让学生复述呢?第一种,依据顺序展开复述。根据“无火──盗火──受罚──获救”勾勒出的故事梗概,进行复述。第二种,以关键词为连缀,进行复述。找出普罗米修斯盗火时的一系列动词,以及“悄悄地、小心翼翼地”等形容词为引子,进行复述。
  5.理解句子含义。
  五上第四单元导语指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歌德说:“经验丰富的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体会句子的含义,并不是了解字面的意思,而是体会蕴涵在文字背后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感情和思想。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主要有:突破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时代背景等去思考、揣摩。如《钓鱼的启示》有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思考: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没到,而我却钓到了一条鱼。不把它放了,就是违规;把它放了,就是正确。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要把到手的鱼放了,需要勇气。一个人要克制一己之利去实践道德规范,需要勇气和力量。
  6.抓住主要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导语指出:“让我们来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主要内容就是课文的基本意思,是课文的浓缩。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摘录句段、联结段意、要素归并、扩充题目、取主舍次等。
  7.领悟深刻道理。
  六下第一单元导语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任何一篇作品都有一个写作目的:有的说明事物规律,有的揭示生活哲理,有的折射人物思想,有的体现做人智慧。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事物的规律和做人做事的智慧,可以避免走弯路,获得健康成长。
  聚焦一个“单元导语”,就会明确提示的学法因子。盘活所有“单元导语”的学法因子,整合读写方法,就能构建读写学法系统。只要以学定教,还学于生,传授学法,学生就会尽快掌握读写基本方法,给力自主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