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用爱敲开心灵之门
【作者】 张志辉
【机构】 桂林市全州县城北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最根本的任务。师以教为主,人以德为本。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在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积极探索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点。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池。”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始终把自己的爱泼洒给每一个孩子,用爱去敲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之门。
一、欣赏是爱,尊重也是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我的教育理念是“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八十多个孩子,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眼里不仅仅要去欣赏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对那些各方面都落后的孩子就板着脸训诉,甚至挖苦,这就很难与孩子沟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能挫伤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对那些各方面都落后的孩子,做老师的更应该主动和他们交朋友,给予他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护,用真挚的爱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班里的学生文洁,平时不太讲卫生,也不爱讲话,学校成绩又差。有一天,第二节课刚下了一会儿,有两个学生就跑来说:“张老师,文洁拉屎在裤子里了,教室里好臭啊!”我快步走向教室,想骂她一顿,但我想起了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动孩子那幼小的心灵。”于是,我很快静下心来,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上课。尽管学生们都还捂着鼻子诧异地看着我,但还能学习得下去。我快速地引导大家齐读课文后,就轻轻地走到她的身边,悄悄地问明了情况。原来是数学课上不好意思请假,才拉在裤子里的,并不是身体不舒服。怎么办?照实说,同学们会更瞧不起她的,她更会失去自尊。我安慰了她几句,就快步走上讲台,向学生们说明文洁不是故意拉到身上的,而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并请求大家的谅解。同学们不仅原谅了她,还有两位女学生主动要求陪她去换衣服。这时的文洁目光中充满了感激。我真没有想到,事后因为我的一句“谎话”而保护了她的自尊,使得这位家里贫穷,又不太讲卫生,平时成绩差的学生,因此而判若两人。虽然穿着破旧一些,但干净多了。虽然学习成绩还是差,但字比以前工整多了,学习也进步了,而且还主动和大家交往了。平时还能看到她主动打扫教室的身影了。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我想告诉你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几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体验自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二、用爱去触动孩子的心灵深处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多萝西、科克尔、布里格斯说:“爱你的孩子,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可爱。”教师对学生的全神贯注的关怀和充分的信任,特别是对于顽皮的孩子,我从来不挖苦,而是尊重、鼓励或是温情地批评。
在温情的批评中,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用平和的心态去感染他们,使他们也渐渐学会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关爱别人。
三、挖掘心灵深处的宝藏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我们面前有一块掺着碎石的劣质土壤,它既不会叫人高兴,也没有希望提供起码的收成,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结果在深处发现了巨大的宝藏。”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学会了在学困生的身上勘探,我主动架起通向学困生的的爱的桥梁,用情感这把钥匙开启学困生的“心灵之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学困生,引起其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有些学困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其实并不笨。只因家庭的破例,感情的困乏,造成性格孤僻,情感淡漠,成绩落后,品行不端,甚至对家长、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对他们多一份关注,用双倍的爱去抚平他们的心灵的创伤,叩响他们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共鸣,“让他们抬起头来”,对自己有信心。
唐鹏鹏同学父母离异后,随母亲住在县防卫所的舅舅家里,父亲已重新成家,住在白宝乡老家。母亲为了生计,在全州县半边街开了一家小卖部。母亲日夜奔波,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他因此形成了畸形的心态,无心学习,自由散漫,经常无故打同学,还骗取妈妈的钱出入各个游戏厅。我找到问题的根源后,用满腔热情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有时,中午妈妈没有时间来接他,我就把他带到家里,煮好吃的给他吃,让他说说妈妈的一天。让他从妈妈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妈妈的艰辛,挣钱不容易,还要供学习、生活,更不容易;并鼓励他好男儿当自强,替母亲分忧解难。经过多次有的放矢地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鹏鹏渐渐懂事了:回家主动帮助妈妈看店,家庭作业也认真做了,游戏厅也不去了。为了避免反复,我处处关心他,事事鼓励他。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身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作为班主任,我用真挚的“爱”去感化他。当他的作业有进步时,我就写上鼓励的评语:“鹏鹏真棒!继续加油!”当他生日时,我送上一张小小的生日卡片:“祝唐鹏鹏生日快乐!老师相信鹏鹏是一个最棒的孩子!”他接过卡片,感动极了。班主任的爱是学困生的阳光雨露。如今他对自己已充满信心。母亲看到渐渐懂事的儿子,感到由衷地欣慰。
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有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灵的点拨,是使学生折服的春风雨露;温情的批评,推心置腹的诱导,能使老师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德育教育是一种情感艺术,作为老师,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中成长。我们该记住:岁月有痕。那就让岁月留下爱痕,用爱去开启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吧!
一、欣赏是爱,尊重也是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我的教育理念是“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八十多个孩子,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眼里不仅仅要去欣赏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对那些各方面都落后的孩子就板着脸训诉,甚至挖苦,这就很难与孩子沟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能挫伤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对那些各方面都落后的孩子,做老师的更应该主动和他们交朋友,给予他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护,用真挚的爱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班里的学生文洁,平时不太讲卫生,也不爱讲话,学校成绩又差。有一天,第二节课刚下了一会儿,有两个学生就跑来说:“张老师,文洁拉屎在裤子里了,教室里好臭啊!”我快步走向教室,想骂她一顿,但我想起了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动孩子那幼小的心灵。”于是,我很快静下心来,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上课。尽管学生们都还捂着鼻子诧异地看着我,但还能学习得下去。我快速地引导大家齐读课文后,就轻轻地走到她的身边,悄悄地问明了情况。原来是数学课上不好意思请假,才拉在裤子里的,并不是身体不舒服。怎么办?照实说,同学们会更瞧不起她的,她更会失去自尊。我安慰了她几句,就快步走上讲台,向学生们说明文洁不是故意拉到身上的,而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并请求大家的谅解。同学们不仅原谅了她,还有两位女学生主动要求陪她去换衣服。这时的文洁目光中充满了感激。我真没有想到,事后因为我的一句“谎话”而保护了她的自尊,使得这位家里贫穷,又不太讲卫生,平时成绩差的学生,因此而判若两人。虽然穿着破旧一些,但干净多了。虽然学习成绩还是差,但字比以前工整多了,学习也进步了,而且还主动和大家交往了。平时还能看到她主动打扫教室的身影了。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我想告诉你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几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体验自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二、用爱去触动孩子的心灵深处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多萝西、科克尔、布里格斯说:“爱你的孩子,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可爱。”教师对学生的全神贯注的关怀和充分的信任,特别是对于顽皮的孩子,我从来不挖苦,而是尊重、鼓励或是温情地批评。
在温情的批评中,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用平和的心态去感染他们,使他们也渐渐学会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关爱别人。
三、挖掘心灵深处的宝藏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我们面前有一块掺着碎石的劣质土壤,它既不会叫人高兴,也没有希望提供起码的收成,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结果在深处发现了巨大的宝藏。”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学会了在学困生的身上勘探,我主动架起通向学困生的的爱的桥梁,用情感这把钥匙开启学困生的“心灵之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学困生,引起其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有些学困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其实并不笨。只因家庭的破例,感情的困乏,造成性格孤僻,情感淡漠,成绩落后,品行不端,甚至对家长、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对他们多一份关注,用双倍的爱去抚平他们的心灵的创伤,叩响他们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共鸣,“让他们抬起头来”,对自己有信心。
唐鹏鹏同学父母离异后,随母亲住在县防卫所的舅舅家里,父亲已重新成家,住在白宝乡老家。母亲为了生计,在全州县半边街开了一家小卖部。母亲日夜奔波,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他因此形成了畸形的心态,无心学习,自由散漫,经常无故打同学,还骗取妈妈的钱出入各个游戏厅。我找到问题的根源后,用满腔热情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有时,中午妈妈没有时间来接他,我就把他带到家里,煮好吃的给他吃,让他说说妈妈的一天。让他从妈妈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妈妈的艰辛,挣钱不容易,还要供学习、生活,更不容易;并鼓励他好男儿当自强,替母亲分忧解难。经过多次有的放矢地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鹏鹏渐渐懂事了:回家主动帮助妈妈看店,家庭作业也认真做了,游戏厅也不去了。为了避免反复,我处处关心他,事事鼓励他。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身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作为班主任,我用真挚的“爱”去感化他。当他的作业有进步时,我就写上鼓励的评语:“鹏鹏真棒!继续加油!”当他生日时,我送上一张小小的生日卡片:“祝唐鹏鹏生日快乐!老师相信鹏鹏是一个最棒的孩子!”他接过卡片,感动极了。班主任的爱是学困生的阳光雨露。如今他对自己已充满信心。母亲看到渐渐懂事的儿子,感到由衷地欣慰。
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有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灵的点拨,是使学生折服的春风雨露;温情的批评,推心置腹的诱导,能使老师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德育教育是一种情感艺术,作为老师,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中成长。我们该记住:岁月有痕。那就让岁月留下爱痕,用爱去开启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