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作者】 王雪梅
【机构】 新疆温泉县安格里格镇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组合电教媒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感官,把视、听结合起来,这样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他们犹如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加强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内化学生素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兴趣 应用
一、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因其声形并茂的特点为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小学语文课中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优化了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学重点、难点,因时代的差异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有限,若仅借助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乏味的文字分析是不会很有效果的,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广,距离现实生活遥远、教学难度大,且不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果能够恰当、合适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不易观察、不易理解到的事物用模拟的方式,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就会使教学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使用现代化的声光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重点,突破文章难点,我在实践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例如,我在讲《飞夺泸定桥》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因而就难以想象到战士们夺桥和过桥的艰难和危险。为了达到完成好教学任务目的,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先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观看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播放有关战士飞夺天险的几组幻灯片,这样,学生仿佛置身于夺桥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三、语文课运用多媒体,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伊始就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张祖国地图,并用红色标注小兴安岭的位置,然后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我问了一句:“在我国东北地区,这个小小的小兴安岭被誉为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的真面目,一睹她的容颜呢?”此时学生已经急切渴望了解小兴安岭的状况,我在轻音乐中缓慢地放映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图,使学生愉悦地进入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如诗如画的境界中,那满地的野花,那一碧千里的森林,那潺潺的小溪,那正在散步的小鹿,那丰富的物产尽显学生眼中。师生同作者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和小兴安岭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被推动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也被激发了。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提高说写能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着,好知着不如乐知者”。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对图画的解决,由对课文的理解过度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一篇习作,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画或贴都可以),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涂上颜色。学生看到有自己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自然很高兴,纷纷动手绘制图画。把学生绘制好的有代表性的图画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画进行描述,师生共同评议。再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然后把有代表性的作文再投到大屏幕上进行评议修改。又一次将训练的反馈进行开放。这样的开放训练,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昂然,同时,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尤其是作文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有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能挖掘资源和拓展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课外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多媒体课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现在的语文书几乎每课的课后都有阅读链接和小资料袋,这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这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有了多媒体,班内就可以上网收集一些有用的资料,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们也就乐于学习了。如果说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是无比浩瀚的大海的话,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就是那一颗有分量的石子,“小石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必定会激起语文教学上的大浪滔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充实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兴趣 应用
一、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因其声形并茂的特点为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小学语文课中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优化了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学重点、难点,因时代的差异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有限,若仅借助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乏味的文字分析是不会很有效果的,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广,距离现实生活遥远、教学难度大,且不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果能够恰当、合适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不易观察、不易理解到的事物用模拟的方式,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就会使教学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使用现代化的声光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重点,突破文章难点,我在实践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例如,我在讲《飞夺泸定桥》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因而就难以想象到战士们夺桥和过桥的艰难和危险。为了达到完成好教学任务目的,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先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观看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播放有关战士飞夺天险的几组幻灯片,这样,学生仿佛置身于夺桥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三、语文课运用多媒体,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伊始就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张祖国地图,并用红色标注小兴安岭的位置,然后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我问了一句:“在我国东北地区,这个小小的小兴安岭被誉为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的真面目,一睹她的容颜呢?”此时学生已经急切渴望了解小兴安岭的状况,我在轻音乐中缓慢地放映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图,使学生愉悦地进入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如诗如画的境界中,那满地的野花,那一碧千里的森林,那潺潺的小溪,那正在散步的小鹿,那丰富的物产尽显学生眼中。师生同作者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和小兴安岭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被推动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也被激发了。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提高说写能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着,好知着不如乐知者”。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对图画的解决,由对课文的理解过度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一篇习作,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画或贴都可以),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涂上颜色。学生看到有自己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自然很高兴,纷纷动手绘制图画。把学生绘制好的有代表性的图画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画进行描述,师生共同评议。再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然后把有代表性的作文再投到大屏幕上进行评议修改。又一次将训练的反馈进行开放。这样的开放训练,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昂然,同时,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尤其是作文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有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能挖掘资源和拓展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课外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多媒体课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现在的语文书几乎每课的课后都有阅读链接和小资料袋,这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这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有了多媒体,班内就可以上网收集一些有用的资料,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们也就乐于学习了。如果说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是无比浩瀚的大海的话,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就是那一颗有分量的石子,“小石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必定会激起语文教学上的大浪滔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充实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