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高中学化学实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 张立荣

【机构】 吉林省白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化学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例如,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浓盐酸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实验设计。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具体做法如下:取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二、课内外结合,扩展创新空间 
  化学新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的实验,但同理论部分相比,所占总课时还是偏少。另外,分散的实验课时破坏了某些实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一定程度地削弱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流畅性以及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所以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势在必行。例如,铁钉生锈实验,实验约需一周,学生没有直接经验,只能听老师讲讲而已。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家庭小实验,有了亲身体验,反而对铁钉生锈的条件记得更牢固。都是对课本知识的突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自身健康发展,以需求促创新 
  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做温室效应实验。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观测记录、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最后改善环境建议,就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创设创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论课上、课下都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自始至终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敢疑,并引导学生会疑、善疑和释疑。在质疑和释疑及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所用仪器和这套装置的特点。
  实验装置图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某氧化铜混入了一种不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杂质,称取该混合物质量为mg,要通过测定生成水的质量,求出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以上装置是否可行?如何改进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得出将还原氧化铜的试管改为硬质玻璃管,一端连接制氢气装置,另一端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通过测反应前、后干燥管的质量而达到目的。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再继续提问:用上述装置能否准确完成题目要求的实验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应在进入硬质玻璃管前进行干燥,除去水蒸气。
  这样,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 
  五、化学实验的创新 
  (一)实验材料的创新 
  化学实验材料的适当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选择化学实验材料的原则是:1.可控性。2.化学稳定性。3.来源可靠、经济易得。4.可操作性。依照这些原则,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实验条件的创新 
  实验条件的改变与实验材料的选择相关,也是影响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反应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 
  例如,铁与酸的反应,可滴少量硫酸铜溶液,来加快反应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教学更主动,教学过程更连贯。 
  (三)实验方法的创新 
  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材料、方法、操作过程做实验,多数是可以取得好效果的。但有些实验缺少通用性及合理性,可以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以消除原实验中的弊端。
  (四)培养创新的心理素质,设计新的完整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创新的心理素质。
  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虽在不断改正,多媒体教育及学生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也呈上升趋势,演示实验也开得比较足,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放开”,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们仍有不放心的心理和现象,创新教学的教学模式还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2、由于受家长及社会对偏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多,人数不多,且在活动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3、鉴于现有的教育制度及考试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创新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顺。
  总之,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是创新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体教师共同肩负的一项长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师要有耐心和意志,有坚定的信心和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