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教学
【作者】 罗洪泽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新开设的课程,它是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所以,通用技术也迫切需要讲究兴趣教学。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兴趣教学;学生
兴趣是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学习情绪就会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就会增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发掘,总能找到许多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通用技术学科也是如此。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通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趣味性与应用性等特点。要培养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牢牢地把握这些学科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引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初触通用技术,学生对这门课程一片茫然,这个时候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对通用技术有个基本的了解。如果知识对学生讲通用技术是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学生可能大部分还不是很理解,所以通用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技术与设计1》这本教材,从火到灯,再以灯作为主线,贯穿整本教材。如若只是向学生讲述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这么一个过程,就会显的有点枯燥,所以,一定要上好第一节课,做个良好的开头。
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经历的东西,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能给学生生活以某种指导。因为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内容,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三是要善于处理教材的前后联系。据此,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例,我是这样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按照教材,第四章到第八章讲的就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我第一年讲的时候,完全按照教材来讲,结果感觉浪费了课时,学生反映讲的内容有点重复。第二年讲的时候,我进行了调整,把教学内容前后联系起来,把第三章的内容和以后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汇编,把设计的一般过程一个一个的详细讲出来,学生按我讲的进度进行自己的设计,我在讲下一个过程之前对同学前一个过程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学生很有兴趣想了解接下来讲的内容。在讲述发现问题时,让学生弄清楚问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给学生列举了很多例子,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也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发出感慨,原来是这样的呀,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原来我们都在一味的适应生活,没有想着改造生活,我们以后也要争取做改造生活的人。有的学生会问,我们怎么才能发现问题呢?我告诉他们发现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还告诉他们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同学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去探索和总结。
三、设计丰富的技术实践环节
如果把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上的像文史类课程一般,花大量的时间讲历史上的什么国家有什么发明、有什么革新,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下降,所以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必须高度关注技术实践的运用。首先,这是由通用技术的课程的基本理念、通用技术的核心目标及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特点决定的。其次,“实践教学”是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特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学生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由“动手做”走向“动脑做”,由“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使学生的认识向高层次发展。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为夹纸器的设计争论不休,为桥梁如何更好承重而苦思冥想,为便携式小板凳的制作而挥洒汗水,为设计出手机模型而欢欣雀跃。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成长、反思、创新。
四、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大量知识和感受技术的无限魅力,特别是《生活科技大揭密》、《我爱发明》、《创新无限》、《大三峡》、《汽车百年》、《世博会》等大量的记录片资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所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在通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好的方法。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人。我的做法是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例如:精确书签,普通的书签只能帮你记忆页面,但不能帮你记住阅读到哪一段了,精确书签可以精确到最后的阅读段落。通用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精确书签设计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设计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兴却和创新意识。我还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不方便或设计不合理,每次上课时我给点时间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马桶里积水,上厕所总是溅一屁股水”,有的同学说:“我家厨房吊柜门,一开就爱碰头!”,有的同学说:“我奶奶年龄大了,总是忘记关水龙头,怎么办呢?”等等。对于实践操作,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搞小制作,并定期的进行展示。
女同学有用废弃的布料做笔袋、椅垫的,还有的同学手工制作十字绣,完全由自己设计制作。男同学用木料制作车模、船模,还有的同学自己买一些标准件组装台灯,用于晚上休息时突击功课等等。通过注重实践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其他科的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要想通过通用技术课程达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的,只靠培养学生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课前、课堂中、课后大量工作,才能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兴趣教学;学生
兴趣是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学习情绪就会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就会增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发掘,总能找到许多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通用技术学科也是如此。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通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趣味性与应用性等特点。要培养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牢牢地把握这些学科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引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初触通用技术,学生对这门课程一片茫然,这个时候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对通用技术有个基本的了解。如果知识对学生讲通用技术是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学生可能大部分还不是很理解,所以通用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技术与设计1》这本教材,从火到灯,再以灯作为主线,贯穿整本教材。如若只是向学生讲述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这么一个过程,就会显的有点枯燥,所以,一定要上好第一节课,做个良好的开头。
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经历的东西,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能给学生生活以某种指导。因为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内容,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三是要善于处理教材的前后联系。据此,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例,我是这样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按照教材,第四章到第八章讲的就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我第一年讲的时候,完全按照教材来讲,结果感觉浪费了课时,学生反映讲的内容有点重复。第二年讲的时候,我进行了调整,把教学内容前后联系起来,把第三章的内容和以后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汇编,把设计的一般过程一个一个的详细讲出来,学生按我讲的进度进行自己的设计,我在讲下一个过程之前对同学前一个过程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学生很有兴趣想了解接下来讲的内容。在讲述发现问题时,让学生弄清楚问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给学生列举了很多例子,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也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发出感慨,原来是这样的呀,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原来我们都在一味的适应生活,没有想着改造生活,我们以后也要争取做改造生活的人。有的学生会问,我们怎么才能发现问题呢?我告诉他们发现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还告诉他们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同学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去探索和总结。
三、设计丰富的技术实践环节
如果把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上的像文史类课程一般,花大量的时间讲历史上的什么国家有什么发明、有什么革新,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下降,所以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必须高度关注技术实践的运用。首先,这是由通用技术的课程的基本理念、通用技术的核心目标及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特点决定的。其次,“实践教学”是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特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学生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由“动手做”走向“动脑做”,由“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使学生的认识向高层次发展。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为夹纸器的设计争论不休,为桥梁如何更好承重而苦思冥想,为便携式小板凳的制作而挥洒汗水,为设计出手机模型而欢欣雀跃。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成长、反思、创新。
四、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大量知识和感受技术的无限魅力,特别是《生活科技大揭密》、《我爱发明》、《创新无限》、《大三峡》、《汽车百年》、《世博会》等大量的记录片资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所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在通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好的方法。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人。我的做法是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例如:精确书签,普通的书签只能帮你记忆页面,但不能帮你记住阅读到哪一段了,精确书签可以精确到最后的阅读段落。通用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精确书签设计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设计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兴却和创新意识。我还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不方便或设计不合理,每次上课时我给点时间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马桶里积水,上厕所总是溅一屁股水”,有的同学说:“我家厨房吊柜门,一开就爱碰头!”,有的同学说:“我奶奶年龄大了,总是忘记关水龙头,怎么办呢?”等等。对于实践操作,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搞小制作,并定期的进行展示。
女同学有用废弃的布料做笔袋、椅垫的,还有的同学手工制作十字绣,完全由自己设计制作。男同学用木料制作车模、船模,还有的同学自己买一些标准件组装台灯,用于晚上休息时突击功课等等。通过注重实践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其他科的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要想通过通用技术课程达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的,只靠培养学生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课前、课堂中、课后大量工作,才能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课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