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刍议

【作者】 陈 刚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教育中,德育工作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素质与教学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建设者、组织者与领导者,对于德育工作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班主任;德育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真正好的教育,是受教育者没有感受到在被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素材,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性的探索与尝试。
  一、做好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中学生是未来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情操的高低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一个学生一旦具备了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就会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处处都是美好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让学生顺利度过高中这个人生中重要的阶段,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提高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有效地实行德育教育,首先从学生自身出发,只有学生自己先内化了,才能形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对与错,所以学校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另外学校还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例如课堂纪律、出勤状况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加入学校的管理中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校园生活。
  三、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育工作要取得显著的效果,就要使班主任与学生共同交流、配合,这就要求师生具有融洽的关系。高中生进入青年初期独立和逆反心理增强,情感上还不成熟,处于过渡期,迫切的希望摆脱家长老师的管束,喜欢挑战权威而且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关闭心扉。这给班主任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要从心里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并且经常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同时,与学生交流时,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成绩好坏,家庭条件优差,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耐心、细心,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另外要以德育工作为工作的重心,使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而且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开展德育工作是一份润滑剂。
  四、建立以学生主体的德育方式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个性差异与成长状态,对其开展有目的的德育教学,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只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接受与理解,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教师要放低姿态,聆听学生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是非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学生不再怕老师,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和谐交流,既提升了教师,又改变了学生。长久以来,对于现行的德育教学方式效果不大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德育教学当中只看到了表象而看不到内在因素,看不到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不合理,不能够符合高中生的心里变化。所以在德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学是关键因素,而在德育教学中也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前想到学生的想法,提供学生所需要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出发,主要以实践德育方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为主要德育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凑学生的思想上形成一种内在的思想和观点,这样就能够改变过去那种老师上课学生睡觉的那种错误的教育方式,确实的提高了高中德育教学水平的质量。
  五、拓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
  人们一般都认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以口头的形式进行,实际上还有很多方法比教师的口头劝说更加有效。班主任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能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视频或者电影、电视剧,一方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之于口头教育而言,学生更能接受。通过实际的场面,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触更深,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书籍,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随着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实践中人们提出了很多能够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因此,班主任的眼界应该变得更加开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六、借助社会、家庭有利资源
  在高中阶段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但是能走进学生心灵的很少。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学习任务繁重,家长们也多是比较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往往忽略了与学校和班主任的沟通交流,因此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难题。所以,要加强各方面力量的配合,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进行交流,让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最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再与科任教师共同探讨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办法,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能够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联系,宣传学校、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要求,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性格脾气爱好等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并且纠正一些家长错误的教育行为,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家长及时沟通,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使之成才。
  总之,作为高中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不但要遵循德育教育规律,符合学生需求,还要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班级的德育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忠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 科技信息. 2015.
  [2] 黄春芬,罗刚淮. 让德育活动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实效[J]. 思想理论教育.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