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契机例谈

【作者】 杜从美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那么如何抓住生活契机来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往往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一年级的韩老师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韩老师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韩老师神秘的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自然界带给我们花红柳绿,送给我们风雪雨露,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
  3.关注媒体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5.12大地震后的一段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说说地震中最感动自己的事"作为话题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悟爱。在"神七"发射的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走近神七"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抽出时间收看"神七问天"节目。关注"神七"飞天的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
  教师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展示指导的过程,形成了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马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隔箱猜物"的游戏时,把游戏分成了几个阶段,首先上台的是薛峰,马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薛峰上台时的动作、神情,并围绕薛峰上台进行说话训练;当薛峰点到贾展时,老师又引导学生体会贾展的心理活动,观察贾展的表情、动作;薛峰从箱子里摸出物体,进行表演,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薛峰的动作,揣摩薛峰的心理,以及贾展的表情、心理等等,让学生明白观察就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观察游戏双方、观众以及自己的不同感受。像这样的活动还有许多,像"桌上拔河"、"铁锤锤蛋捶不烂"、"拼句游戏"等,活动彰显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
  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许多老师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有的班在教室养了几个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有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有的班级把柳枝种在教室里,通过长期观察,写出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
  3.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体验观察
  少工委利用班队会时间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恰当的利用少先队活动的过程进行写作训练,无疑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你得有点我来找》、《课间活动金点子》等是少先队活动的集中体现。每年的春秋两季,学校都要组织大型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正式语文教师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记的有这样一句话:"听说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亲自做了的,我才掌握的很牢。"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