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谈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问题

【作者】 张前龙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优秀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和崇拜的英雄,是学校的名片和最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具有爱岗敬业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较强的教研能力。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应以他们为榜样,锐意进取,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优秀教师 基本条件
  优秀教师在学生中拥有较高威信,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学校的名片和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并向优秀教师看齐,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为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具有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离开这个条件,即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成为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当前制约部分教师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严重缺失和职业操守的背离。他们在校内消极怠工,在校外热情高涨,忙于办辅导班,带家教,或在其他学校兼职等,以获取额外收益。教师一旦陷入世俗和功利的泥潭和沼泽中,也就谈不上爱岗敬业了,因此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就应强化自我修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终于职守,尽职尽责,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和敬畏之心善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只有爱岗才能敬业,一个不爱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也就谈不上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和敬畏之心善待本职工作;敬业能够促进教师深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甚至爱惜职业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岗敬业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最基本条件,离开这个条件,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人在选择该职业前就应该发自内心地出于热爱和忠贞而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具有可塑性的学生,教育工作的绩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学生未来和民族发展,因此教师应坚持爱岗敬业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为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关爱学生。一个世纪前,罗素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至理名言:“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胜过热爱国家和教会,否则,他就不是个好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难以爱岗敬业,也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因此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由衷地热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般,敬畏生命,尊重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善待后进生,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才能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形成亲密无间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热爱工作。教师只有以宗教般的虔诚来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本职工作视为一份事业和志业,执着追求,才能无怨无悔地不求回报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而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收获累累硕果,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赖,受到同事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
  二、具有独特教学风格
  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很强的磁性和魅力,能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值得学生认真听讲,细细品味,并给他们留下极其难忘的深刻印象。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不仅在于他们具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令学生肃然起敬,而且在于他们有着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学生所喜爱。
  独特教学风格是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建构的结果,更是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的产物。也就是说独特教学风格是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尝试、思考与总结以及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趋于成熟。因此教师要形成教学风格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于漪说过:“不爱读书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教师。”高万祥也强调:“优秀的教师是爱看书的文化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师的高度,影响着教师的视野和教学价值观。教师只有酷爱读书,与书为伴,以书会友,才能真正驰向教育家的彼岸。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品位、有情趣、有个性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家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师认识教学现象的“显微镜”和解决教学难题的“手术刀”。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不仅有助于教师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而且有助于教师借助于“显微镜”和“手术刀”更清晰地透视教学现象背后的本质,有效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广泛阅读理论之外的书刊,博览群书,做一个博学者和学者型的教师。广泛阅读不仅有利于教师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味,而且有利于教师做一个令学生敬佩的百科全书式的书生教师和文化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应将读书视为一种生存方式、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教师只有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酷爱读书,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才能为教学风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根底。
  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和丰厚的知识涵养作为支撑,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耕耘,锐意进取,不满足已有的经验积累,愿意做有胆识的“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敢为天下先,先行先试,另辟蹊径,曲径通幽,从而找到适合于自己个性特点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以及更为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及其效果等情况进行深刻反思和全面总结,借助于理性思维对教学经验进行提炼升华,抽象概括,形成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的智力成果,并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检验、补充、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善于借鉴和吸收他人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培植教学风格过程中还要善于借鉴和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在教学领域,很多优秀教师甘为人梯,敢做“拓荒者”和开路先锋,披荆斩棘,走在时代前列,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教师只有站在他人的肩膀上从中汲取其有益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和精神财富,才能更好地向前迈进,否则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则难以开辟教学的新天地,难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
  优秀教师不仅拥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功底,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有着强烈的教研兴趣和较高的教研能力。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走教研之路,此外,别无他途。离开教学研究,难以有教师专业发展、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和教研能力的提高,因而也难以成为优秀教师。为此,教师在教研能力培养上应做好以下工作:
  充分认识教研的价值。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正如崔允漷所说的:“唯一能够保证你教得更好的因素就是研究。”“只有作为研究者,教师才有可能走向职业发展的高峰。”教师只有通过教研,才能将感性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并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研能够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感。美国教育家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迅速地推进学校技术的发展,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教师只有在教研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师工作的生命力和尊严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延续和升华。教研是教师解决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相反,教研有助于教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从而有效避免职业倦怠问题。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研的价值,才能增强教研的自觉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教研能力。
  开展实践性教学研究。虽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仅有实践也不可能自发地实现认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教师只有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感性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实践性教学研究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结合的最佳方式之一。为此教师在面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习以为常”的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教研意识,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敏锐地发现问题,善于提炼问题,从中挑选现实性更强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深入实际,广泛收集资料,选择最佳切入点,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应对之策,逐步形成思维成果,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教研能力。
  增强教学反思的自觉性。有人指出:“自我反思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是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刻的内省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的活动。”自我反思意味着教师将日常教学活动纳入研究活动之中,即将教学和研究统一起来,设计出适应性更强的课程,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最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为提高教研能力,教师应将反思贯穿于理论研读、实践探索和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教师只有在反思过程中改进,在改进过程中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才能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
  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和重任,因此教师应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志存高远,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