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同样需要阅读

【作者】 窦晓丽

【机构】 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代数学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会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这也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基本功。对书中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规范的数学语言使用非常重要,易于学生养成严谨缜密而清晰的思维,体会到数学文字的精、简、美。
  关键词:数学语言 严谨缜密   精、简、美
  学生们意识中的阅读总停留在语文上,而数学阅读在培养人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自学能力等思维品质上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是数学教学中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咬文嚼字读教材
  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往往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但是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切不可浮光掠影。对书中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如:换成其他词语行吗?省略某字行吗?加上某字词行吗?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精髓。以四年级教材为例,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读课题,理解清楚“混合”在这儿指什么,“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中的“两个算式”指哪两个算式,是怎样的算式,“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综合算式”……学生理解这些问题后,还要学会读算式5×3+20可以读作:“5乘3加20”“5乘3的积再加20,和是多少?”“比5的3倍还多20的数是多少?”……在阅读定理定义时要注重重点宇词和分节、停顿。总之,数学教学以读为手段,以思为核心,抓住教材,细嚼慢咽,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
  二、条理清晰叙思路
  现代数学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会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这也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基本功。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我明白了”“我会了”,还要让学生学会叙述思维过程。例如,在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叙述算过程分五步骤:用被除数的前两位39除以32商是1,1写在十位上(一定),1乘32得32(二乘),39 - 32=7(三减),7比32小(四比,没有余数时可以省略这一步),把个位2抄下来(互抄),强调步骤:定乘减比抄。特别是在学习初期,我要求学生人人会叙述过程,而随着熟练计算的程度及学习深度的变化,叙述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如教学“四舍法调商”后,我的叙述重点就有所变化,如67÷24,把24看作20来试商,初商是3;3×24得72,67减72不够减,说明初商偏大;把初商3调成2。规范的数学语言使用非常重要,易于学生养成严谨缜密而清晰的思维,体会到数学文字的精、简、美。
  三、言简意明归总结
  数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现规律,并学会组织规范的数学语言,言简意明地进衍总结,这就类似语文教学中的归纳中心思想。如“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小组里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量量这些线段,你有什么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多花时间观察、讨论、总结,真正让学生经历提炼语言的过程。例如“先计算l80÷60、420÷60、540÷60、80÷10、80÷20、80÷40,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这道题让学生在归纳时学会用上表示同样变化的“也”字,表示转折变化的“反而”: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也越大—这时的被除数和商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被除不变,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这时的被除数和商是跷跷板关系。在概念教学时,学生不仅要回答教材问题,还要学会加以整理。例如教学平行线这知识,学习了哪些知识?然后加以归纳,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是同一平面内和永不相交。③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和线段的放置位置、线段的长短都没有关系。④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归结例题与习题的结论并形成文字,既提炼了语言,又便于以后的复习阅读,还能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数学文字的简洁与精练。总之,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咀嚼、消化、组织整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使得条理更清晰,概念更准确。
  四、句斟字酌辨异同
  数学语言因其特有的严谨抽象,很多数学概念往往一字之差,便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降价”写“降价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仔细推敲,句斟字酌,特别是要学会抓重点字词进行比较。如判断“任何数除以0都得0”。学生通过“除以0”,得出“0不能当除数”,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于是改正为“任何数除0都得0”。教师引导学生推敲“任何数“:怎样的数是任何数?举例说说?0属于任何数里的数吗?通过斟酌推敲,必须改正为“任何不是0的数除0都得0”,或者“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两句都是叙述0在除法算式中的计算,叙述点哪儿相同哪儿不同,让学生加深理解。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数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五、旁征博引广收集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在课外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收集解决问题中的一些技巧。例如,学生阅读一些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的来历等,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阅读一些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和数学的名题游戏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愉快地越过“数学阅读”这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