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 周 婷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石海镇兴堰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通过创设导入新课的环境、教具演示把音乐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关注自我体验,激发参与兴趣;举办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经常举办书画、手工作品、校园墙报比赛和展览。将知识的运用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美术课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习兴趣 激发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而在现在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程式化、简单化,教学过程死板,教学方法单调,受教材束缚,面对相对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烦琐枯燥的教学,以本为本,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创设导入新课的环境
  作为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游戏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去设计。要使导入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启示性、艺术性的要求,而非盲目追求课改精神、追求新奇特。例如,在教授《彩蝶》一课时,我创设了“春天到了,山野里草绿了,花开了的情景,再以谜语的形式请学生猜出花草的好朋友蝴蝶来和它们一起玩,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摹仿蝴蝶是怎么飞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本课结尾部分的蝴蝶舞会打好基础。
  二、教具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多姿多彩的靠垫》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猜测,很快就有同学猜对。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
  三、把音乐引入课堂,寓教于乐
  小学的美术课,其主要目的是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这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把音乐引进美术课堂,会给整个教学过程增色添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借助音乐导入新课,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作业时配上音乐,创设情境。通过音乐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起画来就会更加生动逼真了。比如在教画《小鸟》时,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我配上一段鸟语花香的乐曲,有鸟在歌唱、有鸟的拍翅声、有小鸟展翅欲飞的声音,在这种氛围之中,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作画,也不显得枯燥,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结讲评,在音乐中游戏和展示作品。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音乐展示作品,进行讲评,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再次步入一个高潮,为整堂课划上一个轻松圆满的句号。
  四、关注自我体验,激发参与兴趣
  从真正意义上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的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应是对学生渲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渠道的沟通,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给学生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五、举办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经常举办书画、手工作品、校园墙报比赛和展览。
  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学生可以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也非常乐意参加。将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定期举行书、画和手工作品展览,让学生收获付出的果实,感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学期还可以举行各种书法绘画和手工作品、校园墙报的比赛,通过比赛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和青睐美术教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为单调的校园生活平添了生机和丝丝暖意,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展现出学生的自我风采,使校园充满着书香气息。 
  六、将知识的运用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美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用画笔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要发现可画的东西只有动笔去画才能找到。一但动笔去画,他们就能以全新的,思考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绘画中无穷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用的创作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对绘画语言的运用能力。
  (1)学画身边的动物。动物是学生们非常喜欢表现的题材,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对于初学的学生,可以建议通过运用圆形或半圆形的变化去画甲虫、乌龟等简单的动物。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建议其选择由多种几何图形或通过曲线变化构成图形的动物。如:鸡、马等。
  (2)学画身边的植物。大自然中无数的植物品种是学生们摄取美、体现美的源泉之一,植物千姿百态的形状、结构、色泽等是学生表现美的好对象。植物无处不在,表现植物,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在引发学生创作欲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爱护绿化,倡导环保的文明意识。
  (3)学画身边的人物。家中的父母兄妹,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这些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具有可感的,较容易表现出来的。
  此外,周而复始的四季,各有特色的节日等都是很好的创作素材。我们在引导学生积极创作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捕捉平时生活中的创作机会。
  总之,只要善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联系起来。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并使之持久保持,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使课堂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