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陶爱萍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时代的迅速进步与发展,各个领域都在提倡创新能力,关注创新思想。如今的中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开发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地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 力培养
初中地理是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自然与人文的综合学科。地理知识非常广泛,便于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我们要利用这一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很多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深,还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的教学思维层面。认为课堂就是不停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被动接受。这种思想和方式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严重遏制了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发展。
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健全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一、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表情严厉,端着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学生就会觉得与老师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感,不敢靠近老师,也不敢随意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提出,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观念,多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互动,并且建立 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得到尊重,并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发表自己意见、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中,驰骋想象,标新立 异,以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我们要允许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可以和老师争论,勇敢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表现不错,我们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鼓励,如:“真不错,这个想法老师都没想到”“你的思想很别具一格,值得鼓励”等,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赞美,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热情。对那些表现不是特别完美的学生,我们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帮助他们改进和完善,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二、巧用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也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疑问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好 奇心和好问的天性,多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和值得思考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探索事物,这样学生不但拓展了思维空间,而且可以从侧面去分析问题,从而获得较多的创新思想,比 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内容时,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当讲到“沙尘暴”的内容时,我就把全班学生分为两 组,并围绕“沙尘暴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因为我们一般都认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是它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两组的学生分为 正方反方,各抒己见,不仅拓宽了思路,同时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在对这些具有创新性质的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 促进作用。
三、创设地理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含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但是由于学生和老师对其中的大部分知识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导致学到的东西 只是书本上的那些死知识,不能很好地领悟地理中包含的精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老师进行地理 情境的创设,比如:地理老师在教学时语言要做到准确、科学、清晰,而且要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适当的添加一些诗词、 成语、谚语、歌诀等趣味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让其听后身临其境并心驰神往。这些语言不仅能够活跃地理课堂,将本来枯燥无味的初中地理课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使其很快地接受并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强初中生的创造力
目前,在各科老师的教学中,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得越来越广。 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地理老师也可以采用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优美、有趣的地理课件,再适当 配上点音乐背景,不仅能激发初 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助于知识的传播,还能熏陶并培养学生美的享受。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探究新情况,提出新构思 ,从而增强 学生的创造力。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书本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讲环境时,可以指导学生从周围的环境调查做起,如调查本地河水污染的根源,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论证,并提交如何治理污染的可行性方案,可以从各个方面查找原因,上网查资料,翻阅报刊杂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把理论与乡土地理、时事、重大事件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如在讨论城市交通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本地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布局,让学生讨论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则以及本地交通布局的优缺点。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思维能力,要注意以人为本,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颜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 力培养
初中地理是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自然与人文的综合学科。地理知识非常广泛,便于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我们要利用这一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很多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深,还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的教学思维层面。认为课堂就是不停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被动接受。这种思想和方式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严重遏制了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发展。
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健全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一、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表情严厉,端着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学生就会觉得与老师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感,不敢靠近老师,也不敢随意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提出,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观念,多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互动,并且建立 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得到尊重,并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发表自己意见、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中,驰骋想象,标新立 异,以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我们要允许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可以和老师争论,勇敢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表现不错,我们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鼓励,如:“真不错,这个想法老师都没想到”“你的思想很别具一格,值得鼓励”等,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赞美,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热情。对那些表现不是特别完美的学生,我们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帮助他们改进和完善,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二、巧用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也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疑问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好 奇心和好问的天性,多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和值得思考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探索事物,这样学生不但拓展了思维空间,而且可以从侧面去分析问题,从而获得较多的创新思想,比 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内容时,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当讲到“沙尘暴”的内容时,我就把全班学生分为两 组,并围绕“沙尘暴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因为我们一般都认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是它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两组的学生分为 正方反方,各抒己见,不仅拓宽了思路,同时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在对这些具有创新性质的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 促进作用。
三、创设地理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含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但是由于学生和老师对其中的大部分知识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导致学到的东西 只是书本上的那些死知识,不能很好地领悟地理中包含的精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老师进行地理 情境的创设,比如:地理老师在教学时语言要做到准确、科学、清晰,而且要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适当的添加一些诗词、 成语、谚语、歌诀等趣味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让其听后身临其境并心驰神往。这些语言不仅能够活跃地理课堂,将本来枯燥无味的初中地理课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使其很快地接受并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强初中生的创造力
目前,在各科老师的教学中,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得越来越广。 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地理老师也可以采用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优美、有趣的地理课件,再适当 配上点音乐背景,不仅能激发初 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助于知识的传播,还能熏陶并培养学生美的享受。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探究新情况,提出新构思 ,从而增强 学生的创造力。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书本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讲环境时,可以指导学生从周围的环境调查做起,如调查本地河水污染的根源,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论证,并提交如何治理污染的可行性方案,可以从各个方面查找原因,上网查资料,翻阅报刊杂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把理论与乡土地理、时事、重大事件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如在讨论城市交通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本地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布局,让学生讨论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则以及本地交通布局的优缺点。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思维能力,要注意以人为本,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颜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