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让学生写“即时作文”

【作者】 焦安中

【机构】 山东省临沂洗砚池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始终冲不出“耗时低效”的怪圈。为此,无数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途径,着眼于提高作文效率。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让学生写“即时文”收到较好效果。“即时作文”有它的心理学依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谓即时作文,是学生通过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有了新发现、新体验、达到新境界后立即把当时的见闻、感受、想象记录下来,经过提炼成为习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即时作文 研究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始终冲不出“耗时低效”的怪圈。为此,无数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途径,着眼于提高作文效率。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让学生写“即时文”收到较好效果。
  一、“即时作文”的心理学依据
  作文和记忆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必然联系。但是,我们对作文教学的安排和要求几乎忽视了这一点。首先,尽管作文课被列入课程表,但一周仅有两节;其次,作文次数一般是每学年16次左右,平均每两周才1次;另外,语文学科每个单元结束后都安排学生进行1次写作训练,每次写作要求不同,但早已设定的作文训练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紧密联系。这些因素决定了作文教学不是让学生把生活的见闻、感受、想象立刻记录下来,而是让他们努力回忆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前的生活经历。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有较强的记忆力,回忆间隔了很长时间的生活信息,又怎能与当时“原汁原味”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感一模一样呢?对于记忆已模糊、情感已淡漠的生活经历,学生如何去写呢?写出来的文章干瘪、枯燥、笼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学生来说,习作过程是一种创造过程。创作需要激情。写作经验告诉我们,作者只有深入生活,被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场面所感动,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有了激情和冲动,写作才能下笔流畅,一气呵成。如果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激起了写作的冲动时没有安排其写作,他的激情熄灭后,靠课堂上的冥思苦想,还能有什么成功之作?
  而“即时作文”有它的心理学依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谓即时作文,是学生通过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有了新发现、新体验、达到新境界后立即把当时的见闻、感受、想象记录下来,经过提炼成为习作。
  二、“即时作文”的特点
  1.即时性。即时作文倡导“现趸现卖”。在学生参与现实生活时,只要思想有冲动,情感有体验,认识有提高,就立即记录下来。他要求学生随时随地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通过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作文。
  2.生活性。新大纲强调了学生作文选材的生活化,作文内容和情感的真实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必须扎根生活。生活永远是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学生的生活积累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文章内容就越丰富。如果没有生活,即时作文也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
  三、“即时作文”的指导策略
  1.与实践,做后即写。
  小学生天性好动,尤其对游戏、竞赛、实验、参观、访问、制作、操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兴趣。这些活动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生动活泼、真实有趣的素材。在他们饶有兴趣地参加活动后,让他们把活动经过说一说,把认识体会议一议,然后立即写下来。例如,我班组织了一次实验活动:题目是“鸡蛋会浮起来吗?”活动前我让学生自备实验用品:鸡蛋、透明玻璃杯、盐。活动过程这样设计:①比较激趣(教师演示),把鸡蛋放在一杯水(自来水)中,鸡蛋沉了下去;再把鸡蛋放在另一杯水(盐水)中,鸡蛋浮起来了。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你怎样做才能使鸡蛋浮起来?③小组交流,阐述实验过程。④探求原因,促其阅读。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⑤强化动机,下笔成文。⑥互改互批,誊写作文。作文效果很好。
  观后即写。通过观察实物,如动物、景物、室内陈设等,训练学生以片断或简单的篇章,讲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观察实物可以就地取材,简单易行,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写作的基础训练。例如:在教学写一种植物时,我特意从学校后勤处借来一盆菊花,让学生观察。因为实物就在眼前,学生争相上前观察,观察后进行交流讨论,然后组织口述,最后下笔成文。大部分文章写的生动有趣。
  2.创设意境,培养兴趣。
  创设意境,把现实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教学,拉近了生活、学生、作文三者之间的距离。“创设的情境虽然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必须要动脑子,精心设计,做到既有实用性,又有可操作性,还要有趣味性。”例如教学写书信时,我特意创设这样的情景:上课了,教师拿来一封刚从邮局发送过来的写给本班全体同学的信,信是某校某班学生写的。信中主要问了三个问题:①你的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长相、兴趣爱好;②你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长相、职业、特点;③你的所在学校的情况,包括校容校貌、设施设备、任课教师的有关情况。信读完后,让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进行交流,准备如何回信。因为创设了一个写书信、交朋友的情境,学生兴趣浓厚,写作激情高涨,作文效率明显提高。
  3.自由想象,捕捉灵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大纲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于幻想的特点。对于安排想象的作文教学设计,他们兴趣盎然。想象作文要求教师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幻想:可以编一个童话故事;可以畅想未来;可以自我构想;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科幻的形式进行幻想;可以进行景物想象。如我校一位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小溪,一块草地,一棵大树,然后把玩具白兔至于溪中,鸭子放在地上,猴子悬在空中,设置一个看似矛盾、不合常规的情景,不少学生就想像出兔溺水、鸭呼救、猴飞奔的惊险场面,写出的文章十分鲜活。
  4.鼓励学生以活动落实新课标作文教学
  为了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我在写作教学中,尽量避免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所限制,压抑学生的思维和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写出属于自己个性的文章,在习作的字里行间尽显个性飞扬。例如:在一次写一种植物的习作中,有一学生写竹子,通过写出了竹子的外形体现它的民族气节,还能通过写竹子的生长环境来体现竹子的顽强生命力,通过写竹子的用途体现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等,一般写植物的习作,要求不是很高,着重对植物的外形、香味、用途进行描写,大部分都写花花草草,但这个学生在习作上写别人不写,观察和思维与众不同。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上创新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